世衛組織稱孟山都草甘膦對人類可能致癌
- 發佈時間:2015-05-04 07: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癌症研究所的結論,雖説只是一家之言,但事關轉基因産業發展,更關乎全球生命體的健康,“少數派報告”不應衍變成口水戰、利益博弈或道德制衡,而應該是科學釋疑。
草甘膦,由美國孟山都公司開發的除草劑活性成分,噴灑後,只有根據其特性研發的轉基因作物才能存活,銷量全球第一。
聯合國[微網志]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所近日宣佈,“有充足證據”表明,草甘膦在實驗動物中是致癌物,另有“有限的證據”表明,草甘膦對人類可能致癌。
孟山都公司隨即發表聲明,此次評估不合理,其結論與此前多年的主流觀點有差異,並質疑數據採集的科學性。
世界衛生組織發郵件給《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數據採集的多樣性,以及調查研究的專業性。但孟山都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的多次採訪要求,均未回應。
2015年是草甘膦在歐盟的安全證書將到期的關鍵一年,目前,歐盟正在重新評估。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所(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BfR)負責起草評估草案。該所提供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資料顯示,評估草案早在2014年1月已經提交,其基本立場是評估草甘膦為非致癌物。
由於歐盟執行“已知的相關科學因素都會在考慮之中”的原則,歐盟執行委員會以及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都強調,會就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
與此同時,美國、巴西、阿根廷等相關機構也對此有所行動。
中國農藥協會資訊部主任段又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説,“由於孟山都公司轉基因種子是圍繞草甘膦的特性而研發,配套銷售,若草甘膦發展受阻,孟山都公司將受到致命打擊。”
一場圍繞草甘膦的利益和權力博弈,在所難免。
世衛組織:對人類可能致癌
國際癌症研究所的結論是11個國家17位專家審閱了“所有一切”公開可獲取的、同行審閱的文獻和政府報告後得出的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所近日宣佈,“有充足證據”表明,草甘膦在實驗動物中是致癌物;另有“有限的證據”表明,草甘膦對人類可能致癌。
3月3日至3月10日,11個國家的17位專家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5種有機磷農藥的致癌性進行評估。在3月20日的新聞稿中宣佈,專家工作組將草甘膦評級為“對人類可能的致癌物”(分組2A)。
國際癌症研究所判斷,“噴灑草甘膦除草劑期間,在空氣中檢測到草甘膦,而且在水與食物中也檢測到草甘膦。來自人體的有限證據,表明草甘膦的致癌性。”
對於數據的採集和引用,國際癌症研究所稱,將草甘膦重新評級為“對人類可能的致癌物”的科學依據,包括了多項對動物和人的研究報告,“美國、加拿大與瑞典的職業性對照案例研究報告,對其他殺蟲劑調整的數據表明接觸草甘膦提高了非霍奇金淋巴瘤持久存在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回復郵件中強調,“由國際獨立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審閱了‘所有一切’公開可獲取的、同行審閱的文獻和政府報告。”
3月20日,國際癌症研究協會評估的基本結果已經發表在權威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詳細評估報告將作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專著第112卷髮表。
孟山都:此結論“大相徑庭”
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農藥殘留聯席會議(JMPR)、美國國家環保署(EPA),認為草甘膦不是致癌物,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草甘膦列入 2A 組與多家國際機構的評估相反
3月25日,孟山都公司就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草甘膦評級結論進行了官方回應。
孟山都公司首席技術官傅瑞磊(Robb Fraley)博士表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這一評級的結果非常令人氣憤,因為它的結論與多家全球權威機構的結論大相徑庭。數十年間全球權威監管機構不斷地對草甘膦進行深入的、全面的安全評估,最終得出共同結論,即只要依照説明進行正確使用,草甘膦對人體健康是安全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選擇對其結論有利的數據,帶有明顯的目的性和偏見。”
孟山都公司稱,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並非政府監管機構,其結論不會影響草甘膦的標識、現有的相關法規政策或者産品使用。
孟山都公司表示,此次評估並不能代表世界衛生組織全面的評估意見。“世界衛生組織旗下有四個機構:核心評估小組(the Core Assessment Group)、國際化學品安全評價機構(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品質評估機構(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program)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這次的評級結果與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其他三個機構的結論不一致。核心評估小組和國際化學品安全評價機構對於草甘膦的評價是為非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品質評估機構的結論是草甘膦不會危害人類健康。”
孟山都公司認為,此次評估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是其結論與此前多年的主流觀點有差異。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詢問世界衛生組織,對方在郵件回復中強調,“由國際獨立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審閱了‘所有一切’公開可獲取的、同行審閱的文獻和政府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份聲明,孟山都公司對此事不再有任何形式的説明或發佈,《國際金融報》記者連續多日聯繫孟山都公司,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應。
草甘膦:與轉基因共生長
草甘膦是孟山都公司核心支柱産品,不論是轉基因種子,還是配套農業系列,都是圍繞其展開的。如果草甘膦被禁用,孟山都公司轉基因業務也就無法發展
草甘膦,作為一種農藥,對孟山都公司到底有多大意義呢?
長江證券的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在美國,草甘膦作為一種除草劑的市場份額,佔農藥市場的一半。而國際癌症研究所提示,草甘膦除草劑的使用,伴隨著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發展急劇增加。
“噴灑草甘膦後,只有針對草甘膦特性而研發的轉基因作物能存活,因此使用草甘膦除草劑,就必須使用配套的轉基因種子,於是,轉基因種子與配套草甘膦形成了‘一對一、惟一性’的配套,有了草甘膦,就控制了轉基因種子。”曾開辦草甘膦工廠、研究草甘膦十餘年的張華和段又生都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
長江證券梳理的孟山都公司發展史顯示,1901年公司成立,主要産品為糖精,1976年以草甘膦為主要成分的“農達除草劑”在美國實現商業化銷售。1996年,推出抗農達大豆以及保鈴抗蟲棉花,同年美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開始商業化。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孟山都公司不斷並購主流種子公司,並購遍佈歐洲、美國、拉美。同時專注于種子研發,主打少量的農藥拳頭産品,走少而精路線。
長江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孟山都幾乎壟斷了轉基因大豆市場。全球90%的抗蟲棉和抗蟲玉米品種中,所含的抗蟲基因,都來自於孟山都的專利。
“孟山都公司當初發明轉基因種子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廣草甘膦。當時草甘膦的利潤率非常高,而轉基因作物沒有商業化之前,草甘膦的需求量很小,全球也就兩三萬噸,隨著轉基因作物的研發和推廣,草甘膦的需求量一下子翻了10倍。”張華告訴記者,草甘膦始終是孟山都公司的“生命線”,不論是它的轉基因種子,還是配套農業系列,都是圍繞著草甘膦展開的。
長江證券數據顯示,孟山都種子業務毛利率較高,歷史最高時期達約90%,2013年孟山都公司轉基因玉米、大豆、果蔬、棉花種子的毛利率平均約為60%。而農藥的毛利率已降至不到30%以下。
“種子是農産品的直接上游,隨著轉基因以及生物改造技術日漸成熟,通過改變種子生物學性狀,可以進一步加大對下游農作物種植類型的掌控,從而調節特定農藥品種需求。”長江證券預測,“未來,孟山都會進一步淡化農藥業務。用種子業務的高毛利來替代掉農藥業務的低毛利,同時節約了研發開支。”
“從轉基因作物種植促進草甘膦大發展的故事可以看出,轉基因的發展只會利好特定類型農藥。所以只有控制了種子,才能控制未來。加大對於種子業務的投入與研發,才能控制今後的農藥消費結構進而控制農藥市場。對於種子業務的關注度加深,成為巨頭進行産能轉移最大的驅動因素。” 長江證券分析報告總結,“孟山都的産品推廣史,就是一部轉基因作物的發展史。”
歐盟:8月份見分曉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所先前提交給歐盟食品安全局的報告認為,草甘膦為非致癌物。但是按照“已知的相關科學因素都會在考慮之中”的原則,歐盟相關機構在評估時,會商討有爭議的問題,得出結果的截止日期是8月
在歐盟,草甘膦問題正處於一個敏感時點上。
歐盟系統對殺蟲劑活性物質的認證,只在一定期限內有效(通常是10年)。草甘膦,作為一種保護作物的活性物質認證,此認證將於2015年12月31日前到期。
歐盟執行委員會健康與食品安全媒體負責人 Aikaterini Apostola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草甘膦現在正就認證續期而接受評估,認證續期遵循歐盟委員會的法規 No 1107/2009。目前進行的此輪評估,關係到未來10年,草甘膦能否在歐盟發展。”
評估過程的利益相關方對於理解各方觀點非常關鍵。對此,Aikaterini Apostola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做了詳細解釋:“在歐盟,農藥一般先由成員國承擔‘特派調查員’角色進行評估,然後再由歐洲食品安全局組織‘同行評審’。 在草甘膦案中,續期的文件最先由德國主管部門評估,德國是此案的‘特派調查員’。”
據其介紹,“德國已經提交了續期評估報告給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歐盟食品安全局正在組織所有成員國的有關專家,對此報告進行‘同行評審’。”
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媒體關係團隊負責人Jan Op Gen Oorth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已經收到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所(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BfR)的評估草案,現正在對其進行同行評審。目前還不能提出任何意見,而且也不能對孟山都的結論作任何評論。”
歐洲食品安全局出結果的截止日期是8月,那麼目前德國提交的是一份什麼樣的報告呢?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所在4月2日提交最終評估稿的新聞稿中表示,其基本立場是評估草甘膦為非致癌物。
《國際金融報》記者繼續向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所詢問完整報告和論據,該所提供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資料顯示,評估草案早在2014年1月已經提交,包括一些2011年或2012年的文件。在闡述其主要觀點的《觀點》這一欄的2份文件,分別是2011年和2013年。
為什麼時間節點重要?“已知的相關科學因素都會在考慮之中。”這是歐盟執行委員會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的原則和結論。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草甘膦可能致癌”評估結果後第3天,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稱,對同為評估機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表評論是“不明智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評估所依據的數據庫尚未公開,其相關的詳細工作報告也沒有發表”。
但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所強調,為評估草甘膦,已建立了可能是全球最全面的草甘膦毒理數據庫。
基於歐盟執行委員會“已知的相關科學因素都會在考慮之中”的原則,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所建議,一旦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專著的細節完全公開,將對其歸類進行徹底審查,在歐盟做出重新認證之前商討有爭議的問題,以達成共識。
美洲:推進重新評估
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將再次評估草甘膦給巴西帶來的風險;阿根廷醫生與專業衛生工作者聯合會要求禁絕草甘膦;美國環境保護局計劃與美國雜草科學學會委員召開電話會議,討論草甘膦抗性管理的最終方案
數據顯示,全球轉基因産業、草甘膦使用量前三的國家——美國、巴西、阿根廷。由於事關民生,這些地區的民眾也在積極推動政府重新評估。
作為全球最大的轉基因生産國之一,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近期宣佈,將再次評估草甘膦給巴西帶來的風險,“鋻於國際癌症研究協會報告中對草甘膦的分類,當局將遵照巴西2002法令第4074號的決議,著手對該活性成分進行再次評估”。
美國地方政府受到來自公眾的壓力越來越大。去年,美國佛蒙特州通過法律,規定所有食品需要在標簽中註明是否含有基因改造成分,這是美國各州中第一部這樣的法律。而芝加哥已經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草甘膦。
美國政府每年要進行數千次農藥殘留實驗,但不包括草甘膦,部分原因在於其已經被認定為安全的。近日,美國環保署向路透社透露,“由於公眾對草甘膦與疾病關聯性的關注日益上升,美國監管機構或將啟動該除草劑在食品中的殘留檢測。”
與其他農藥相比,對草甘膦殘留物的檢測成本更加昂貴。資料顯示,美國環保署僅在2011年進行了草甘膦的殘留檢測,這些測試樣本包括300個大豆樣本,發現在271個樣本中有殘留。但殘留量均低於美國環保署所制定的20ppm的濃度,殘留水準在0.26-18.5ppm。
2013年,孟山都要求美國環境保護局提高草甘膦的耐受水準,並得到批准。
美國環保署計劃與美國雜草科學學會委員召開電話會議,討論草甘膦抗性管理的最終方案。路透社稱,美國環保署的發言人拒絕透露該計劃的細節。
環保署稱,最終的方案將取決於美國農業部和其農藥數據計劃。
另外,美國環保署(EPA)近日證實將要求執行草甘膦抗性雜草管理計劃,以幫助解決雜草對該化學品抗性的迅速擴張。
在草甘膦使用量排世界前三的阿根廷,代表超過3萬名醫生與專業衛生工作者的聯合會(FESPROSA),發佈了聲明支援世衛組織的研究,要求禁絕草甘膦。
該聯合會的聲明呼籲, “農業産業不能以犧牲阿根廷人民健康為代價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