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NEW BALANCE輸給“新百倫”被判賠償9800萬元

  • 發佈時間:2015-04-29 07:33: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商標侵權 因存在惡意“反向混淆”,侵犯了廣東鞋企老闆周某倫享有的“新百倫”商標權,著名運動品牌“NEW BALANCE”的銷售商——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下簡稱新百倫公司)被判賠償周某倫9800萬元。昨日,記者從廣州中院獲悉,該院上週五對該案一審宣判,這也是廣州中院有史以來判賠侵權額度最高的案件。據悉,該案仍在上訴期,“NEW BALANCE”是否上訴尚不清楚。

  “NEW BALANCE”

  “NEW BALANCE”品牌于1906年在美國創立,是世界著名的慢跑鞋。2006年12月,新百倫公司在上海成立,主要負責在國內銷售“NEW BALANCE”運動鞋系列産品。在此過程中,該公司選擇了使用“新百倫”的中文名進行宣傳和行銷,在其宣傳産品的廣告中使用“新百倫New Balance”標識。

  “百倫”“新百倫”

  在廣州做生意的周某倫是“百倫”、“新百倫”註冊商標的專用權人,他自己也有企業,生産以“百倫”、“新百倫”為商標的男鞋産品,並在大型商場設有銷售專櫃。“百倫”註冊商標核定使用在第25類“服裝,鞋,帽,襪”等商品上,于1996年8月21日獲准註冊,該商標于2004年4月經核準轉讓給周某倫。“新百倫”註冊商標核定使用在第25類“鞋;靴……運動衫”等商品上,周某倫于2008年1月獲准註冊該商標。

  NB被訴侵權

  金額超10億

  周某倫訴稱,被告新百倫公司把“新百倫”作為商標標識使用,在網店中也以“新百倫New Balance”來標識産品,在專賣店所出具的購物小票中標識“感謝您購買新百倫産品”,導致大量消費者和經營者誤認為“新百倫”商標就是被告新百倫公司産品的中文商標,甚至有顧客經常詢問其産品是否是“NEW BALANCE”。周某倫認為,新百倫公司的行為割裂了作為商標權人的原告和“新百倫”註冊商標之間的特定聯繫,抑制了原告建立和拓展“百倫”、“新百倫”商標價值的空間,構成商標侵權。

  據周某倫統計,自2011年7月至起訴時,新百倫公司銷售被訴侵權産品的總金額已超10億元,獲利巨大。他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並索賠9800多萬元。

  明知不當執意為之 法院認定惡意使用

  新百倫公司辯稱,前述使用方式是使用其企業字號“新百倫”、是將“新百倫”用作“NEW BALANCE”商品的中文名稱,屬於善意使用。其使用“新百倫”銷售商品時間遠遠早于原告使用“新百倫”商標銷售商品的時間,且其使用方式沒有使消費者或相關公眾産生任何混淆,並沒有構成侵權。

  法院經審理查明,“百倫”商標早在1996年獲得註冊,可以很容易通過公開渠道查知這一資訊。不僅如此,新百倫公司的關聯公司(新平衡公司)曾于2007年12月要求商標局駁回周某倫對“新百倫”商標的註冊申請,但是沒有被採納。這説明新百倫公司是明知“百倫”及“新百倫”商標的註冊情況,但其仍選擇使用 “新百倫”來標識及宣傳其産品。在周某倫獲得“新百倫”商標註冊後,被告仍繼續在銷售及宣傳中廣泛地使用“新百倫”標識,因此法院認為,不能認定被告對“新百倫”字樣的使用屬於善意的使用。被告新百倫公司在標識及宣傳其産品時並未使用其企業名稱全稱,而突出使用“新百倫”字樣的行為有悖于誠信,其主張對“新百倫”享有在先權利的意見無法成立。

  被告還主張“新百倫”是其産品名稱的“NEW BALANCE”翻譯,但法院認為,“NEW BALANCE”的中文意譯為“新平衡”,且被告新百倫公司亦稱其關聯公司“New Balance Athletic Shoe,Inc.”為“新平衡運動鞋公司”,也稱其産品之前名稱為“紐巴倫”,所以被告新百倫公司以其所使用“新百倫”是其産品名稱“NEW BALANCE”的翻譯為由主張其未侵犯原告“百倫”、“新百倫”註冊商標權的意見不能成立。

  刊登聲明消除影響 賠償周某倫近億元

  法院認為,被告使用“新百倫”標識的方式主要是在實體專賣店、網路旗艦店中銷售産品及在官方網站和視頻廣告中宣傳産品時使用 “新百倫”標識屬商標使用行為。

  法院認為,被告的運動鞋産品與原告“百倫”、“新百倫”註冊商標核準範圍的“鞋”商品屬於類似産品,且被告使用“新百倫”與原告“百倫”註冊商標構成相似、與原告“新百倫”註冊商標相似,被告通過一系列的宣傳促銷活動,使“新百倫”具有較強的顯著性,原告已舉證證實在百度和淘寶網上搜索“百倫”和“新百倫”時,所提供的連結和資訊基本指向被告産品。可見,被告將“新百倫”用於其産品容易導致相關公眾將標識有“百倫”、“新百倫”的産品誤認為是被告新百倫公司的産品,這種類型的混淆將使“百倫”、“新百倫”註冊商標失去其基本的識別功能,原告借“百倫”、“新百倫”註冊商標謀求市場聲譽、塑造品牌形象的空間和價值也受到抑制,故應認定被告使用“新百倫”的行為構成對原告“百倫”、“新百倫”商標的侵權。

  從法院所保全的被告財務證據來看,被告新百倫公司在侵權期間的經營獲利約1.9億元。

  法院據此判決新百倫公司停止侵權,並在其官網及網店首頁刊登聲明消除影響,並賠償周某倫9800萬元。

  “反向混淆”

  防弱肉強食

  暨南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産權學院教授徐瑄認為,本案的混淆與傳統商標法所指的混淆相反,屬於反向混淆。反向混淆一般發生於原告註冊商標比被告的商標知名度低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不太可能會認為商標使用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來源於註冊商標權人,反而可能會誤認為註冊商標權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來源於商標使用人反向混淆發生,商標法如果不制止反向混淆,就會使知名企業在使用他人的註冊商標時毫無顧忌,從而發生弱肉強食的不公平競爭後果。

  這種反向混淆會顯著削弱原告利用涉案商標建立商業聲譽和開拓市場的目的,導致原告註冊商標的識別力被扭曲或遮蔽。被告新百倫公司在全國有數百家專賣店,其通過經營會慢慢蠶食原告的註冊商標,相關消費者可能會認為是原告在侵犯被告的商標權,從而給註冊商標造成實質性損害。

  本案更重大的意義在於,提醒國內企業的知名品牌的商標權人,慎防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巧立名目地利用商標上的各種混淆,竊取國內企業名牌商品的商譽價值,將國內企業的品牌價值竊為己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