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中國品牌享譽全球

  • 發佈時間:2015-04-27 14:29:3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一直承受著“品牌之痛”,只能打上“MadeinChina”的標記,卻無法讓中國的品牌享譽全球。在第117屆廣交會上,記者發現重視品牌形象的參展企業越來越多,有參展商表示,現在品牌成本在企業所有成本中佔據最高比例。

  在第117屆廣交會上,自信而高調地展示自主品牌的企業隨處可見。記者發現,長期承受“品牌之痛”的中國出口企業,如今越來越重視品牌的力量。

  參展企業表示,打造品牌可以更容易獲得客戶信賴,培育穩定客戶,並且附加值更高,可以在競爭的各個環節獲得優勢。但是品牌打造需要企業長期積累,始終如一做好産品,也需要國家加大對品牌保護的力度。

  品牌的力量

  “現在生産同類産品的企業非常多,客戶要找到合適的合作商,存在很大難度,讓客戶最快發現的方法就是打造品牌。”市下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冠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此形容了品牌的力量。

  該公司專注于生産噴霧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著力打造品牌“Seesa”(市下)。李冠軍表示,品牌形成之後可以獲得一系列優勢:一是客戶放心,更容易獲得信賴和訂單;二是提高了産品附加值,銷售價格比不打品牌的同類噴霧器高出10%~15%;三是能提升合作商的品質,使企業更容易尋找到優質供應商;四是讓員工更有榮譽感,招工更容易。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承受著“品牌之痛”,只打著“MadeinChina”的標記,卻沒有讓中國本土的品牌享譽全球。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手機的利潤分配。數據顯示,蘋果公司利潤為58.5%,而中國企業的利潤分配則僅佔1.8%。

  記者在第117屆廣交會現場觀察發現,重視品牌形象的企業越來越多。大大的商標自信而高調地被印刷在展臺最顯眼的位置,體現在參展商和客商的洽談中。在美國紀錄片《運作中國》以及南韓紀錄片《超級中國》等作品中,“中國品牌”正在走入國際視野。

  加大品牌保護力度

  “現在企業最高的成本是品牌成本。”江蘇恒康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張根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此直言。

  該公司專做記憶床墊和記憶枕,主打品牌“Mlily”(夢百合)。倪張根表示,企業品牌之所以值錢,在於品牌背後日積月累的付出:視品質為生命,追求合理利潤,真誠的服務……

  “品牌意味著穩定和信賴,需要始終如一做好每一個細節。”李冠軍也表示,“Seesa”品牌的打造花了20多年時間,該公司始終把好品質關,按時交貨,緊密跟蹤售後服務,産品性價比高,更新快。

  中國品牌蒸蒸日上的同時,品牌保護也讓企業擔憂。一家受訪企業負責人表示,研發設計一個産品需要18~24個月,侵權企業卻在3~6個月內就能夠模倣生産出來,要維權和追究責任則很困難。多家企業表示,維權難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取證難,而且程式比較繁雜;二是上訴後常會出現贏了官司輸了錢、輸了精力、輸了時間的現象;三是對侵權企業的懲罰力度不夠。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近年來,商務部一直把培育中國品牌作為內外貿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任務,當前正在著力打造中國品牌建設的四個平臺:一是品牌促進服務平臺,二是品牌推薦服務平臺,三是品牌保護服務平臺,四是品牌資訊服務平臺。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著力營造更加有利於中國品牌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並完善相關體制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