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現代農業,我找回了尊嚴”(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 發佈時間:2015-04-26 08:3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何勇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的遼沈大地,桃紅柳綠,正是種下一年希望的時節。

  在遼寧省海城市三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現代化育苗大棚裏,姊妹們正忙著將一株株西瓜苗、黃瓜苗,從育苗盤移植到營養杯中,準備發貨。

  “這些都是農戶的訂單。工廠育的苗抗病性、成活率都比菜農自種的好很多,很受歡迎。”公司總經理張青自豪地説,“這個200畝的棚一年出苗1800萬株,産值近2000萬元,平均畝産值10萬元。”

  “做現代農業,我找回了尊嚴。”公司董事長李世鴻語出“驚人”。

  帶著記者參觀公司的生態大棚,一路看,李世鴻一路聊著他的創業故事。

  李世鴻的第一桶金是擺地攤賣褲子掙的。1993年,李世鴻老家中小鎮集體企業改制,看到商機的李世鴻先後辦起了印染廠、助劑廠。“雖然賺了錢,但污染了環境,心裏不舒服,總覺得被鄉親們指指點點。”李世鴻壓力倍增,“一是小印染工廠越上越多,漸趨飽和;更主要是環保壓力大。”

  轉型之路並不平坦。2003年,李世鴻搞起了輪胎銷售,投入卻打了水漂。

  2005年,全是印染企業的中小鎮産業發展也面臨困境。鎮上經過論證後想發展現代農業。書記、鎮長找到能人李世鴻。

  那時的李世鴻對農業不懂也不關心,但經不起軟磨硬泡,2006年他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16棟高標準蔬菜大棚。

  以前開豪華車談生意,現在開拖拉機犁地。“老李幹不下去了!”“李總不行了。”這些屢屢被嘲笑的嗑兒,李世鴻記得清清楚楚。

  “説到種地,我連普通菜農都不如。”不久,愛鑽研的李世鴻就找到了遼寧省農科院育苗專家張青,張青提出的品種研發、種苗産銷、訂單收購模式,李世鴻非常贊同。

  在企業股份制改造時,李世鴻把30%股權給張青,當起了“甩手掌櫃”。之後又擴大投資,先後在中小鎮、耿莊鎮流轉土地4000多畝,建起連片蔬菜大棚和2萬平方米的育苗溫室。

  張青和技術團隊接連培育出了彩色辣椒、元鴻寒豐黃瓜、紫麗人小茄子等39個自主智慧財産權品種。公司成立3年就實現盈利。李世鴻陸續關掉其他企業,專心投身高效農業。“李總轉行搞對了!”原來嘲笑李世鴻的人開始轉向,甚至有些“羨慕嫉妒恨”。

  “我是三星合作社的,咱的菜摘完直接進大超市!”海城市中小鎮德勝村55歲的菜農王世標喜上心頭。

  “一個月4000多元收入,還不耽誤照顧孩子,村裏姐妹都在這裡上班。”耿莊鎮北耿莊村村民王士娟無比驕傲。

  目前,三星生態已在全國建立農資連鎖經營店800余家,帶動幾十萬農戶年增收10億元。

  “做現代農業不僅有錢賺,更可以帶動農戶致富!”李世鴻説,“用工業方式管理農業,用商業模式經營農業,用科技力量支撐農業,農業就會有永久的春天!”

  【記者手記】

  李世鴻的創業發展之路,是一部改革開放史的折射。從擺攤賣布小打小鬧,到辦印染廠、助劑廠,再到現代農業育種育苗;從賺污染的錢,到現在做生態高效農業,李世鴻的故事説明,一個企業、一個地區只有不斷創新轉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新常態下,無數的李世鴻在為中國經濟注入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因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種子永遠長在適宜的市場環境裏,而不是在政府的搖籃裏。激活大眾創業熱情、釋放社會活力,讓民間資本活躍起來,中國經濟會一直走在春天裏。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6日01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