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鄭州大棚改 家門口城鎮化

  • 發佈時間:2015-04-26 08:2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鄭州4月25日電 (記者龔金星、馬躍峰)農民變市民,到底難不難?魏青梅有發言權。短短3年,她趕上大棚改,拆掉一處舊瓦房,免費分到兩套新樓房;從污水橫流的老村,搬進設施齊全的新社區。“村集體預留8000平方米商業房,租金共用,替農民交水費、物業費、醫療保險、養老保險!”

  除了這些,魏青梅最滿意的是“在家門口有活幹”。她所住的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孟莊鎮雞王社區,距大超市不遠,幫別人理理貨,每月能掙2000元。如果想創業,旁邊就是農民創業園。加工的産品拉出5公里,搭乘鄭州航空港區的航班,賣向全球。

  孟莊巨變,只是小小樣本。以大棚改為突破口,一場深刻的新型城鎮化變革,正在鄭州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演。

  時鐘撥回2011年。鄭州城鎮化急需“換擋加速”,現實卻“給不上油”。在農村,貧困山區、煤炭塌陷區、黃河灘區人多面廣。在城區三環內,有100多個城中村,阻斷266條道路,阻礙地下管線“織網”,導致全市20%的生活污水直排,三環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只有25%。群眾強烈呼籲:“加快改造棚戶區!”

  鄭州怎麼辦?單看城市棚改,受制于土地、資金、就業三大難,騰挪空間有限;單看舊村改造,受制于産業佈局,農民“上了樓”,崗位沒著落。而統籌城鄉人口、土地資源,棚改之路峰迴路轉。

  “緊扣解決城鄉和城市內部‘兩個二元結構’問題,我們走了一條以人為本、城鄉統籌的大棚改新路子。”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説。

  社區選址時,産業為基,就業為本。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西賈社區與宇通公司一路之隔。農民就近上班,月薪3000多元。加上出租房、集體收益分享,戶均年收入10多萬元。

  拆遷安置時,保證“一個主體四個權益”,突出群眾主體,維護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社區房屋所有權。

  服務配套時,備齊“硬體”,創新“軟體”。在通寬頻、天然氣,配建衛生室、小學的基礎上,探索城鄉均等化政策。目前,在戶籍登記、公共教育、就業服務等方面,農民與市民實現同權、同待遇。

  環境改造時,變“攤大餅”為“蒸包子”,組團發展。確定“中心城區(航空港實驗區)——縣城組團——産業集聚區(新市鎮)——新型農村社區”都市區框架,透綠,透氣,透文化。在鄭州市西大街,部分棚戶區已拆除。不久,佔地480畝的商城遺址公園將展露新姿,給城市增添一份厚重美。

  全域佈局、産城融合、服務均等、城市提升。一個“留住青山,留住鄉愁”的現代田園城市,正在中原悄然綻放。

  (相關報道見第四版)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6日01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