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泉州胡蘿蔔基地:紅火背後有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4-25 08:33:33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3年,泉州開始規模化種植胡蘿蔔,經10多年的發展,種植面積已達7萬多畝,主要分佈在晉江、惠安等地,年産量30萬噸以上,年産值超過8億元,是全省最大的胡蘿蔔種植基地。

  荒地變種植基地

  “晉江是泉州最大的胡蘿蔔種植基地,規模近5萬畝,年産量20多萬噸。”近日,晉江市農業局總農藝師蔡章棣告訴記者,廈門同安是傳統的胡蘿蔔種植基地,後來隨著市場需求增長,逐漸向毗鄰的泉州地區轉移。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浪潮中,晉江出現大量農村拋荒地,為胡蘿蔔産業的落地打下基礎。

  泉州地區大都種植從日本引進的“坂田七寸”胡蘿蔔,該品種屬於中晚熟,成品率達95%以上,具有較強的抗白粉病、根線蟲能力。

  “泉州的沙質旱地疏鬆又不積水,最適合胡蘿蔔生長。”蔡章棣説,“專業大戶、合作社以一定的租金和年限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

  泉州胡蘿蔔種植在犁地、播種、灌溉、施肥等環節的機械化程度較高。去年,萬興專業種植合作社自主研發了一款播種機。“人工一人一天只能為7分至1畝地播種,機器可播種15畝。”合作社負責人李清林表示。

  該合作社位於晉江市內坑鎮,現有社員106個,種植面積4200畝,平均畝産七八噸。“合作社擁有12000平方米的冷凍庫和2200平方米的加工廠房,可自主完成洗凈、挑揀、裝箱、冷藏等一條龍粗加工程式。”李清林説。

  兼顧海內外市場

  泉州胡蘿蔔以內銷為主,佔總産量的5/6。在搶佔國內市場的同時,泉州還深耕海外市場,年出口胡蘿蔔5萬多噸,成為全國最大冬春季出口胡蘿蔔産地之一。

  “每噸胡蘿蔔出口價比內銷價高300元左右,個頭在3兩至6兩之間的精品賣價更高。”李清林説。為提高胡蘿蔔出口達標率,從2010年開始,泉州檢驗檢疫局率先在晉江探索監管新模式,將1萬多畝種植基地列為出口備案基地,進行技術、培訓、種苗、農作和投入品管理,並建立疫情疫病監測、有毒有害物質控制、品質追溯等標準體系,實現從田間地頭到産品出口的全過程無縫銜接。

  由於品質優越,晉江出口的胡蘿蔔中有2/3進入高標準要求的日本,已成為國際性的地域品牌。在原有出口備案基地配套的40多家出口企業基礎上,晉江又吸引浙江、山東等異地出口企業前來尋求合作商機。

  據業內人士透露,企業需要通過産品認證、土壤化驗、包裝內膜等幾十道程式,才能獲得出口備案資質。泉州目前僅有2家胡蘿蔔出口企業,當地出産的新鮮胡蘿蔔有90%以上供給廈門出口企業。

  産業鏈延伸不順

  “這兩年,胡蘿蔔市場較混亂。盲目擴種導致供過於求,加上中間商盡撿便宜的採購,不免催生惡性競爭。”綠泉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許自本擔憂道。

  據其透露,現在國內胡蘿蔔市場已飽和,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同時,國際市場因遭到越南衝擊,也不容樂觀。“國內人工成本是越南的四五倍,加上其他費用,出口胡蘿蔔每噸總成本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許自本説,“未來幾年,越南將不斷蠶食泉州在日本和南韓的胡蘿蔔市場份額。”

  胡蘿蔔怕水,一旦滯銷又碰雨天,就會爛在地裏。為此,泉州企業也曾嘗試過深加工,希望通過延伸胡蘿蔔産業鏈,來提高對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卻都不大順利。2009年,吉隆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曾投資400多萬元,購置機器設備來生産脫水胡蘿蔔,最後只維持了二三年,虧損了一兩百萬元。

  吉隆農業總經理許天增分析説,首先是原料供應問題,泉州的胡蘿蔔采收期一般是4個月,季節性強,無法常年給加工廠供貨。其次是利潤問題,企業沒掌握到精專的核心技術,無法提取胡蘿蔔營養素,做不了附加值很高的産品,只能給食品廠提供紫菜包或泡麵蔬菜包的輔料,利潤微薄。

  “從申請相關手續到産品認可,前後經幾十道程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大。”許天增説,“新産品要被市場接受,至少要兩三年。在銷路還未明朗之前,現在不敢貿然行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