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45年了,“東方紅一號”仍在天上飛

  • 發佈時間:2015-04-25 02:30: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付毅飛

  “東方紅一號衛星還在天上飛,我們中的很多人卻已經走了。”曾擔任“東方紅一號”衛星總體組副組長的潘厚任,在24日舉行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45週年座談會上感嘆。

  回想起45年前的今天,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秘書長周曉飛感覺歷歷在目。當時還是初中生的他,和“大人”們一樣期盼著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期待著東方紅樂曲在太空唱響。

  在這場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國際太空》雜誌社主辦的座談會上,航太專家張履謙院士以及當年參加東方紅一號衛星和長征一號火箭研製工作的40多名老專家重新聚首,回顧了衛星研製的艱辛歷程,講述了當年鮮為人知的故事。

  品質居各國首星之最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約13分鐘後進入預定軌道。這也使我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

  該星不僅全部達到了設計要求,而且品質達到173千克,比前4個國家首顆衛星的品質總和還要多出近30千克。

  同時,該衛星在跟蹤手段、信號傳輸形式和星上溫控系統等技術方面,均超過了上述國家首顆衛星的水準。東方紅一號搭載的各種科學儀器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了設計額定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遙測參數,為後來的衛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球形設計兼顧多方考慮

  東方紅一號外形為近擬球體的72面體,潘厚任介紹,這種設計外形主要有幾方面考慮:一是可使衛星有較大的結構利用空間;二是在平面上粘貼太陽能電池片比在曲面上粘貼更方便可靠。

  同時,球形設計可使衛星飛行時的彈道截面基本不變,不用在星上安裝探測儀器,就能用測軌跟蹤數據反演推算衛星飛經高度的大氣密度值及其變化,從而多得到一些科學數據。

  此外,東方紅一號採用自旋穩定方式,其自旋軸相對於太陽的取向是不斷變化的,在72面球體上粘貼太陽能電池片可便於太陽能電池片在不同徑向的面上均勻布設,以使太陽能電池的總輸出在任何時刻變化都很小,這對整星能源系統的設計很有利。

  雖然後來因衛星任務和技術方案有所變化,東方紅一號上最終未粘貼太陽能電池片,而採用所攜帶的銀鋅電池供電,但在與東方紅一號相同外形的中國第2顆人造衛星——實踐一號上成功使用了這一設計方案,使得該星壽命超過了8年。

  加上“圍裙”使地面“看得見”

  讓地面上的人能用肉眼看見,是東方紅一號的設計要求之一。儘管72面體的外形設計能使衛星在旋轉時閃閃發光,但研究表明由於衛星直徑只有1米,其本體亮度只相當於六等星左右。

  科技人員集思廣益,想出一個辦法。

  由於第三級火箭跟衛星一起入軌,一前一後,距離不遠,如果能找到火箭,在其附近很容易就能找到東方紅一號了。

  他們做了一個布“圍裙”,把第三級火箭包了起來,並在其表面鍍上鋁。火箭隨衛星入軌後,“圍裙”被撐開,直徑達到3米多。在陽光照射下,亮度能接近二等星水準,從而便於人們觀看。

  東方紅一號上天后,遵照周恩來總理的要求,我國對該衛星飛經各國首都上空的時間進行了預報,以便各國觀測,當時引起許多國家的強烈反響。

  東方紅一號仍在太空飛行

  由於化學電池壽命有限,東方紅一號的設計工作壽命只有20天。但它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運作期間,衛星把遙測參數和各种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

  雖然衛星早已停止工作,卻一直在太空中飛行。長征一號火箭軌道組組長李頤黎介紹,最初提出的構想是把衛星送入距地面300多公里的圓形軌道,但因當時的運載火箭不具備變軌能力,軌道組反覆計算,最後確定為近地點400多千米、遠地點約1600千米的橢圓軌道。

  但正是因為該軌道近地點高度較高,目前東方紅一號仍在太空運作。據觀測,直到2009年2月,它還運作在近地點430千米、遠地點2075千米的軌道上。(科技日報北京4月24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