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用支付清算指標預警經濟波動

  • 發佈時間:2015-04-24 20:29:58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未來是否可以利用支付清算指標做一些宏觀經濟的週期性預警?在日前由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主辦的《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5)》發佈暨支付清算理論與政策高層論壇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提出了這一設想。

  近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再次將社會大眾的目光吸引到支付清算領域。

  有分析表明,支付清算指標與GDP、CPI、PPI等宏觀經濟指標之間具有密切關係。“比如,支付清算活動與GDP的增長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相關關係,即創造一定數量的GDP可能會對應著一個相對合理的支付清算規模。”楊濤説。

  根據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名義GDP季度同比增長率與滯後2期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增長率顯著相關,後者能夠解釋GDP增長率波動的近50%,這就使得非現金支付工具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從不同的支付方式來看,票據與銀行卡同GDP增長率都有很強的相關性。尤其是銀行卡,其滯後2期的同比增長率可以解釋GDP季度同比增長率波動的70%以上,擬合優度遠遠超過總體非現金支付工具。

  除此以外,CPI與非現金支付工具滯後2期的業務金額顯著相關,後者能夠解釋CPI增長率波動的超過70%。而滯後2期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增長率與PPI季度同比增長率也顯著相關,並且能夠解釋後者約一半的波動,其中,銀行卡支付增長率可以解釋PPI增長率2/3的波動。

  支付清算指標或許可以成為金融領域一個較好的風險評估工具,如通過實證分析來估計流動性的程度。“若支付清算交易相關總量指標顯著高於一個正常值,是否就意味著泡沫和流動性過剩;若顯著低於一個正常值,是否會存在嚴重的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楊濤説。

  目前,我國支付清算領域的發展較為超前,但理論研究還比較薄弱。今年年初,美聯儲已經開始著手構建分別研究和推動美國支付體系效率和安全的兩個工作小組。對此,與會專家們紛紛表示,中國亟需系統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