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奔私”的生存法則 差異化競爭原則

  • 發佈時間:2015-04-24 08:01: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股市的漫漫熊途中,也有私募公司憑藉長期優異的投資業績和卓越的風險控制能力從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管理規模超過百億元的巨無霸,如景林資産、重陽投資和朱雀投資等等。在他們的身上,無疑存在著一些相對不變的規律。這些規律,正是這些“弄潮兒”們以親身實踐領悟的生存準則。

  絕對收益原則

  景林資産目前是國內最成熟的大型私募機構之一,總管理規模為250億元人民幣,其中150億元為外幣資産。景林資産旗下的産品沒有一年進入私募收益率年度前十名,但正是憑藉每年20%穩健收益率,長跑了10年左右,景林資産一躍成為私募中的巨無霸。

  絕對收益法則是私募的不二法則。相對於公募産品,私募産品更重視絕對收益,對回撤要求非常嚴格,多數客戶會要求起碼不能出現超過10%以上的回撤。如果回撤過高,將非常可能導致客戶大量的贖回,從而威脅到私募的生存。

  正是對絕對收益法則的不熟悉,曾經導致蔣國雲的瀚信資産一度走至關門的險境。“出現明顯回撤,客戶會將産品直接贖回。2011年我們正好經歷了這樣的局面。在産品出現明顯回撤後,兩個較大的機構客戶贖回了産品,對公司形成比較大的壓力。”蔣國雲説。

  正是這種痛定思痛的經歷,蔣國雲對於凈值回撤有著嚴格的要求。蔣國雲表示,公司會經過嚴格的程式形成股票池,並經過親自調研,加上良好的初期倉位控制,以及較好的擇時來控制風險,對宏觀、擇時、市場等方面均有要求。

  合適的投資者原則

  蜂擁而至的資金,有時並不是私募的福分,不合適的投資者可能帶來想像不到的傷痛。2009年,新價值2號以192.5%的收益率斬獲陽光私募業績年度冠軍,新價值董事長羅偉廣成為媒體以及資金追逐的對象,銀行、信託等各個渠道湧來的錢讓新價值管理的資金規模迅速從幾個億躍上30個億。

  2010年股市行情開始逆轉,來自銀行的資金讓羅偉廣陷入了深深的被動中。銀行渠道的資金對波動率極其在乎,凈值波動超過5%,便有渠道打電話施加壓力,波動超過10%便有資金不斷贖回。羅偉廣説,為了應付客戶的贖回,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不斷賣股票,減倉永遠跟不上客戶贖回速度,導致倉位永遠在高位。羅偉廣經歷了2011年和2012年的全面潰敗,業績墊底。在客戶資金贖回高達70%後,羅偉廣才基本擺脫不適合投資者困擾,2013年業績得以鹹魚翻身,

  蔣國雲説:“有些投資者不願意長期投資,又特別在乎波動,這種投資者我還是建議買銀行理財産品,因為私募沒有波動是做不到的,私募必須找到合適的投資者,才能保證投資過程不受打擾。”

  差異化競爭原則

  相對於公募平臺,私募公司多數處於“小米加步槍”的階段。三五個人,百十平方米CBD區辦公室,幾個億資産便是一個初創公司的主要配置。國內公募卻有著良好的研發隊伍和投資經理群體,還有較好的募集渠道和股東背景。私募無論是在人才吸引力,還是在人才培養方面,都和公募有一定差距。蔣國雲坦言,“我們正好通過差異化策略,來補齊短板,未來的戰場在私募。”

  “我們不需要面面俱到,形成非常全面的覆蓋,但是我們要在某一領域形成自己的優勢。”蔣國雲表示,目前公司在新興産業領域形成了一整套的研發培訓體系。同時,在2013年之後,蔣國雲也開始參與一級市場,形成了一二級市場全覆蓋的局面,提高了公司生存能力。

  另一家剛成立的私募高毅資産,其創始人為原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璐。邱國璐在私募領域首創“跑道”模式,面向全社會廣發“英雄帖”,讓有能力者上位,自己做平臺。

  為了將高毅資産打造成國內優秀的投資經理最嚮往的投資管理平臺,邱國鷺為旗下的投資經理提供了非常好的激勵機制。同時,為了保證管理人利益與投資人利益高度一致,高毅資産也要求投資經理將大部分個人流動資産跟投自己所管理的産品。據悉,高毅資産目前已吸引到包括前中銀基金權益部投資總監孫慶瑞、前高瓴資本總監王世宏、著名個人投資人馮柳。

  蔣國雲分析認為,商業模式的差異化,讓私募存在更大的生存可能性,也為公轉私順利轉換提供更大可能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