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一週大事回顧

  • 發佈時間:2015-04-24 07:45: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公募最賺錢一季背面長城大成多股基遭凈贖回

  公募基金一季報陸續披露,在股票型基金業績普遍飄紅的同時,長城基金大成基金兩家公司的多數股票型基金卻遭到了凈贖回。

  對於該現象,有業內人士指出,基民在牛市中贖回基金的最主要原因是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與市場脫節,導致基金業績不好。也存在基民在一季度中取得超額收益,擔心風險選擇落袋為安的可能性。

  基金一季報顯示,長城基金旗下7隻股基中有6隻跑輸行業平均值。長城久富股基的基金經理坦承,其管理的産品在報告期內加大了對戰略新興産業及傳統産業涉足網際網路個股的關注,適度加大了配置比例,綜合下來報告期內業績好于比較基準,但是遠遠落後於創業板,相對比較平淡。

  值得注意的是,長城基金旗下另一隻股基長城品牌的情況卻似乎頗為蹊蹺。從季報中顯示的資訊來看,長城品牌優選的基金經理似乎頗為看好網際網路+概念,對大盤藍籌股並不甚重視。而這只基金在一季度末所持有的十大重倉股卻指向了相反的方向。

  業績欠佳所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投資者的拋棄。據天天基金網資料顯示,長城基金旗下的7隻主動管理型股基中有6隻遭到凈贖回,上述的長城品牌優選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期末總份額比起去年年末減少了40.06%。

  長城基金以外,一季度中大成基金旗下也有多只股票型基金遭到凈贖回。一季報顯示,大成基金14隻主動股票型基金中,有10隻主動股票型基金遭遇基民凈贖回。其中大成産業升級基金凈贖回比例最高,資産規模變動率為-53.82%。

  超百隻分級基金來襲

  基金公司擔心“踩踏”難存活

  牛市的來臨,讓分級基金站在了風口。資産規模的急速擴張,讓基金公司年底規模座次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也深深地刺激著公募基金的神經,引發業內更瘋狂的跟風行動:2015年在證監會排隊領取“身份證”的分級基金數量已飆升至100隻之上。

  根據證監會最新公佈的新基金審批進度表,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共有114隻分級基金申報發行,已獲批10隻,還有104隻正在等待“準生證”,分級基金擴容潮已是熱浪滾滾。

  “分級基金是一種很不錯的投資工具,但是我現在擔心的是踩踏風險,就是後面的分級基金很難存活下來。”一位資深的指數基金基金經理表示。

  所謂的“踩踏風險”,就是指多只分級基金跟蹤同一標的,而這些分級基金有的只是在編制方法上稍有不同,有的甚至只是具體的結構條款有所側重,同質化嚴重。先發的分級基金具有明顯優勢,而後發基金往往要面臨流動性的不足,進而難以存活,成為日成交量只有1萬-2萬元的“僵屍基金”。

  從證監會發佈的相關資訊來看,目前最為熱鬧的行業分級基金當屬銀行指數分級基金:未來將有11隻銀行分級基金陸續亮相。目前鵬華銀行分級基金已發完,富國基金正在發售。

  此外,先發優勢和市場推廣,對基金公司同樣重要。先發優勢使得基金公司在産品名稱上佔據優勢。據了解,目前業內的通行做法是,分級基金産品拿到證監會的批文後,會立刻到上市交易所去申報發行。目前是批量審批,一般就誰先報,誰先獲批。

  然而,並不是所有分級基金一經推出就能獲得成功,後期培養也很重要。典型案例之一,國聯安基金于2010年推出國聯安雙喜分級基金,最高時期規模曾達到100億元,現在只剩10多億元。最大的問題是公司沒有對分級基金給予適當的維護。

  不過,也有公募基金人士認為,分級基金的確是投資指數標的的最佳工具,但這無法體現公募基金主動配置資産的能力,從長遠看並不利於公募基金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股市持續向好公募基金經理現“奔私熱”

  伴隨股指攀高,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的數字也創出新高。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4月21日,近一年來離職基金經理達232人,而去年同期僅為156人,同比增幅高達48.72%。其中多數辭職理由為個人創業或直接加盟私募,比如興全基金的陳揚帆、華夏基金的趙星宇。

  除了創業理想、個人因素之外,“行情那麼好,我想去奔私”,是不少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的現實原因。

  基金經理集中投奔私募,高額回報是誘因。公募基金經理“奔私”後多數可充當私募基金的管理人。而按照一般陽光私募基金的管理辦法,私募管理人能從基金投資的收益中提取約20%的回報,以20億元的資産管理規模來説,假設能夠有10%的收益,僅此一項,管理人的年收入就高達4000萬元,再加上1%的管理費收入,一個成功的私募管理者的月收入甚至比一般的公募基金經理的年收入高。

  放在更加宏觀的公募行業發展視角看,“奔私熱”主要反映出公募行業自身要實現長遠發展,還必須“打破藩籬”,加快轉型走出去,提升留住人才的能力。

  相比以往因基金公司內部考核壓力、薪金待遇或權力鬥爭引起的基金經理離職潮,在這一波“奔私熱”背後,是基金經理對身份認同的疑惑。民生加銀基金前總經理俞岱曦一針見血地説,傳統公募目前面臨著規模增長的瓶頸。因此,對於基金公司來説,業務多樣化的基金子公司和專戶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在行業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公募基金公司的非公募業務加速拓展,公募業務的重要性有所調整,薪資標準相比金融行業其他工作優勢有所減小,這也是很多人離職的原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