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年糕妹”回村辦廠勇闖致富路

  • 發佈時間:2015-04-23 10:32:52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福州晚報記者 李永華 文/攝

  福州人有吃年糕的傳統,在新春佳節吃上幾塊年糕,寓意著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閩清妹子李麗清大學畢業後放棄城市生活回到農村賣起了年糕。這些年來,她從做年糕起步創業,開辦工廠、尋找銷路、自創新品……4年來,她幾經挫折,如今年糕廠年利潤可達20萬元,慢慢摸索出一條致富路。

  實驗兩三百次為創醇正“鄉味”年糕

  “上大學時最怕的就是過年,因為別人家都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而我們家卻要在鍋爐旁忙著做年糕。”李麗清告訴福州晚報記者,她的父親為了供三個孩子讀書,從2003年開始製作售賣年糕。那時候,每到過年年糕銷售旺季,全家人就要不分日夜趕工,幾乎每年都不能過一個完整的春節。“我們賣的年糕是我爸自創的,當時我們家的年糕在鄰近區域小有名氣,在旺季,我們那賣年糕的批發商都進購我們家的産品,供不應求。”

  由於父親售賣年糕供三個孩子唸書十分不易,李麗清大學期間就想著早點畢業賺錢幫家裏減輕經濟負擔。畢業之初,她曾在一家公司呆過,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但工資不高。看著父親的年糕越做越好,李麗清想把它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於是她辭掉工作回鄉創業,並説服家裏拿出了全部家當,在2011年辦起了年糕廠,正式開始創業。

  “一件看似簡單的事,如果能夠認真做到極致,就十分不容易。”李麗清告訴福州晚報記者,創辦年糕廠初期,她和父親做了長時間的實驗。“年糕一籠一籠地蒸,又一籠一籠地倒掉,江西、江蘇、河北以及東北等地的十多種粳米、糯米都試過,為了找到滿意的口味,年糕實驗有兩三百次。”自創年糕供不應求秘訣是“貨真價實”

  淘米、磨粉、倒漿、看火、包裝……做一塊年糕,前後需要十來道工序,淘米、磨粉、倒漿是個力氣活。“開始創業後,爸爸相比之前的小作坊模式,工作沒那麼辛苦,他只要把關原料,控制配比,其他的體力活都有機器和工人代工。”即便如此,李麗清認為做年糕也不能完全用機器代勞,用機器搗出來的年糕,沒有傳統手工製作的口感和品質。為了做出更醇正的“鄉味”年糕,除了在大米種類上進行篩選,她還從水質、水源上對比分析。

  李麗清的工廠開在老家閩清東橋鎮山限村,2011年辦廠的時候,這個村子還沒有接上自來水,在他們四處尋覓水源的時候,無意發現用山泉水做出來的年糕口感特別好。説到年糕香甜軟糯不粘刀的原因,李麗清笑稱:“沒什麼秘方,就是用的所有原材料都是實實在在的。我們是以給家人吃的標準來生産年糕,沒有任何不良添加劑,都是純天然的鄉土食品。”

  李麗清稱,他們家年糕的口碑越來越好,每年春節都是供不應求。“産品銷往福州周邊縣市,如今靠賣年糕,一年下來也可以賺十幾二十萬元,每逢旺季,有時候要連續48個小時工作以趕制年糕,創業雖吃了不少苦,但我不後悔。”女生創業更不易曾一次賠十幾萬元

  做好年糕不那麼容易。創業初,為了調查清楚市場銷售情況,每天淩晨3點,李麗清都會和送貨司機一起從閩清趕往福州,就是為了聽取各銷售點的意見反饋。李麗清表示,要讓年糕打開銷路,市場調查很重要。“年糕什麼時候好賣,一個網點能賣多少,年糕是太甜了還是太鹹了,我要聽聽客戶是怎麼説的,以便改進。”

  如今他們家的年糕的口感、品質都頗受好評,但他們的銷路還是局限在批發和代工。年糕又是季節性特別強的食品,需求量大的時間集中在春節前後,其他時間工廠生意慘澹。為了彌補生産空檔,現在他們除了年糕,還製作香芋糕、蘿蔔糕、清明粿、粽子等民間傳統食品。

  李麗清告訴福州晚報記者,自己辦廠後,請了八九個工人,為了保證口感和品質,她不急於擴張規模和産量。然而,來自生意場上的一些打擊卻讓她很受傷,甚至曾讓她萌生退意。有一次,某經銷商找她預訂一批年糕進超市銷售,哪知道後來年糕難賣,造成積壓,經銷商跑路,要不回貨款,她因此一下子賠了十幾萬元。“在生意場上,我還是缺乏鍛鍊經歷,太容易相信別人。我認為女生創業要付出更多,往往要比別人更堅強、更有耐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