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稻科學用藥要打好“組合拳”

  • 發佈時間:2015-04-23 03:32:0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遭受病蟲害嚴重侵襲的作物,每年病蟲害發生面積都在16億畝次以上。水稻也是目前我國病蟲防治用藥量最多的作物,因此,推進水稻科學減量用藥尤為重要。改變過去粗放的防治方式,科學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品種,採取組合用藥、減量用藥和改進施藥技術等,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科學用藥防控水準。

  1

  我國水稻病蟲害危害加重

  近年來我國水稻病蟲害發生範圍不斷擴大,重發生頻率升高,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在我國西南等稻區連年大發生,過去次要的或新的病蟲害危害加重。稻水象甲、幹尖線蟲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稻齒葉矮縮病等水稻病蟲危害逐年加重。受連續陰雨寡照天氣影響,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葉鞘腐敗病等後期病害發生加重,造成不同程度産量損失。

  氣候變化、水稻品種佈局、免耕和機械收割、種植結構與肥水管理、抗藥性是水稻病蟲害嚴重發生的幾大原因。高溫、高濕天氣增多,有利於病蟲害發生、流行,特別有利於病蟲害向高緯度地區推移。

  目前雜交稻大面積推廣種植,缺少優良的抗病、抗蟲品種,也有利於多種重要病蟲害大面積暴發、流行。免耕方式提高了越冬蟲源的存活率;機械收割留置田間的稻樁較高,增加了螟蟲類鑽蛀性害蟲及灰飛虱等越冬蟲源基數。

  密植、高肥尤其是偏施氮肥等高産栽培措施、一家一戶承包制及種植多樣化,造成播栽時期和品種不一,形成大量橋梁田等有利於病蟲害的傳播發生。此外,病蟲害對主治藥劑暴發抗性,也會引起這種病蟲害的暴發與猖獗危害。

  2

  科學用藥貴在“有節制”

  由於水稻病蟲重發、頻發,復配製劑特別是高效農藥的復配品种太多、太亂,一家一戶的種植體制等原因,致使農民盲目、亂用農藥嚴重。一批新産品如稻騰、康寬、吡蚜酮、拿敵穩等相繼在生産上推廣應用,這些藥劑作用機理新穎、防效高、持效期長,我們必須改變以往的用藥模式和習慣,引導農民有節制地、科學合理使用這些新藥劑。

  同時,水稻田是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應充分發揮稻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作用,保護好農田生態系統。慎重使用農藥要掌握幾個基本原則:

  注重生態調控。水稻光合作用強,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復能力,要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修復作用。同時切實保護好稻田天敵,發揮其自然控製作用,嚴格按照防治指標施藥

  合理用藥。根據農藥的作用機理,選擇適宜的防治時期施用。如殺蟲作用慢、持效期長、對稻飛虱若蟲效果好,但對成蟲效果差的噻嗪酮宜在稻飛虱主害代的上一代低齡若蟲期使用,以壓低稻飛虱主害代的種群數量,減輕防治壓力;而內吸活性高、持效期長、對成蟲和若蟲均有效的吡蚜酮,則宜在當地稻飛虱主害代使用。

  交替用藥。按作用機理實施藥劑分類,上、下代之間或前、後兩次用藥之間選用無交互抗性或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交替輪換使用,避免連續單一使用某種藥劑,延緩抗性的發展。如防治稻褐飛虱可以選用吡蚜酮、烯啶蟲胺、毒死蜱等;防治稻縱卷葉螟可以選用氯蟲苯甲酰胺、阿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茚蟲威、喃蟲酰肼、氟啶等;防治稻瘟病可以選用三環唑、稻瘟靈、春雷黴素等藥劑。

  限制用藥。為延緩病蟲害抗藥性發展,對新穎、高效的藥劑品種實施限制用藥的原則(即一個生長期內限制使用次數)。如魚尼丁受體的激活劑氯蟲苯甲酰胺主要用於防治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的主害代,建議每生長季限制使用1次;吡啶甲亞胺雜環類殺蟲劑吡蚜酮主要用於防治稻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的主害代,建議水稻每生長季限制使用1~2次(一種飛虱只用1次)。

  暫停用藥。對病蟲已産生高抗性的藥劑和具有交互抗性的藥劑必須暫停使用。如稻褐飛虱對吡蟲啉已産生極高水準抗性,因此不宜用吡蟲啉防治稻褐飛虱;浙江、江蘇、湖南二化螟對殺蟲單、三唑磷産生高至極高水準抗性的地區,暫停使用三唑磷、殺蟲單防控二化螟。

  安全用藥。稻田是個特殊的生態系統,天敵種類多,對害蟲有良好的控製作用。要使用選擇性農藥,禁止使用敵殺死等對稻田天敵毒性大的農藥品種,防止殺傷天敵及引發害蟲再猖獗。

  3

  掌握關鍵技術事半功倍

  提高水稻病蟲科學防控水準,可以採用以下措施。

  抓好綠色防控。抓好品種及栽培防病的農藝措施,土壤及種苗處理,種子藥劑處理及秧苗期防治,特別是水稻統一育秧田地防治,搞好“送嫁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整合配套推廣應用一批實用技術。包括生態調控、燈光誘殺、資訊迷向、氣味趨避及生物農藥等技術及産品應用,在南方有條件的水稻積極提倡稻田養鴨、養蟹,推廣生物農藥等環境友好型技術。同時積極推廣應用水稻作物全程解決方案,可減少施藥次數2~3次。

  實施組合用藥。通過開展試驗示範,研究兩種或兩種以上藥劑的最佳用藥時間、最低使用劑量等最佳用藥組合模式,以降低用藥成本,減少農藥使用量。

  積極推廣減量用藥。採用適宜的施藥方法和時間,選擇高效安全環保的農藥品種,提高病蟲防治效果,延緩水稻病蟲害抗藥性發展,減少單位面積防治成本。

  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專業化統防統治是解決一家一戶防病治蟲難、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污染的有效途徑,也是控制高毒農藥使用、減少施藥人員中毒的有效措施,尤其適於遷飛性、流行性、暴發性水稻病蟲害的發生。要大力提倡、推廣各類專業化防治組織積極開展水稻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保障防治效果,降低生産成本。

  推廣高效藥械和先進噴灑技術。水稻生長中後期,株葉茂盛,可選用背負式機動噴霧器、高效寬幅遠端機動噴霧器噴灑,這類噴霧器霧滴穿透性好,可直達植株中下部,對稻飛虱防控效果好,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另外,作業時採用較低的作業速度,小流量噴頭,實行低容量噴灑,提高農藥利用率。

  添加助劑。水稻葉片表面蠟質層厚,葉片屬於天然超疏水性生物表面,水滴在稻葉表面接觸角大,不易濕潤持留。噴灑農藥時可在藥劑中添加有機硅助劑,提高藥液在作物表面的附著和擴散鋪展能力,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積極推廣後期穗部用藥。水稻生長後期常發生稻瘟病、稻曲病、葉鞘腐敗病等病害,影響産量和品質,可大力推廣使百克、愛苗、拿敵穩等殺菌劑,防治好水稻後期病害,增加千粒重,提高産量。邵振潤張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