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外匯佔款減少額創7年新高專家:上輪降準不是終點
- 發佈時間:2015-04-22 07:43: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李海霞)21日,央行數據顯示,3月我國全部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減少1564.76億元,降幅創下2007年以來新高。多位分析師認為,外匯佔款的大幅下降是美元走強、中國經濟增速趨緩帶來的影響,預計上輪降準不是寬鬆的終點,未來利率還將繼續下行。
央行4月21日公佈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3月份外匯佔款增速放緩的態勢延續,3月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為291865.23億元,較2月末的293429.99億元減少1564.76億元這一數字創7年以來的新高。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4月14日就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答記者時也提到提到,2015年第一季度央行口徑外匯佔款減少2521億元,其中3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大幅減少2307億元。
有分析師認為,兩者同向波動,表明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壓力。
外匯佔款為何由正轉負?
分析認為,外匯佔款的大幅下降是美元走強、中國經濟增速趨緩帶來的影響,外匯儲備逐漸從富足變成短缺。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外匯佔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外匯流入的減少,反映的是人民幣匯率預期的變化。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3月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由正轉負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元強勢下的資本外流壓力;二是我國3月貿易順差出現大幅收縮;三是配合“一帶一路”企業積極走出去。
從數據來看,2015年3月,貨物貿易凈順差31億美元,較之1、2月每月的600億美元,規模明顯減小。而服務貿易逆差較大,預計經常項下盈餘較上月也會明顯降低。直接投資項下雖然順差持續,但同比基本穩定且規模較小。特別是其中人民幣投資比重持續增加,形成潛在外匯流入也相應減少。
外匯佔款未來走勢如何?
3月外匯佔款減少額創7年新高並不意味著跨境資金流動顯著的惡化。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雖然3月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由正轉負,但我們認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發達經濟體和貨幣政策分化加劇跨境資金的波動性。在此背景下,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狀況難以大幅改善。”謝亞軒説。
溫彬認為,外匯佔款不排除單月會轉正,但今年美聯儲加息隨時可能啟動,人民幣利率還有下行的空間,利差的收窄、資本的外流,有可能使得外匯佔款全年出現負增長。
管清友在接受人民金融採訪則表示,我國人民幣升值預期已經走強,一方面因強美元削弱美國經濟復蘇動能料難持續,另一方面因中國A股和H股火爆吸引外資流入,4月外匯佔款料將出現明顯反彈,與4月偏松的資金面相對應。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認為,全年外匯佔款難以明顯多增,總體放緩、雙向波動的格局將延續。不過,在下半年,國內穩增長政策效果有望逐漸顯現,新興産業較快發展、房地産市場逐步企穩的可能性較大,人民幣投資在險收益將有所提高,有利於改善結售匯態勢,外匯佔款形成態勢或有所好轉。
央行再降準預期得到普遍認可
對衝外匯佔款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基礎貨幣投放的兩個主要渠道。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曾表示,由於國際收支狀況的變化,外匯佔款已經不再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來源,在基礎貨幣增速有限的情況下,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以保證廣義貨幣和貸款的穩定增長,發揮貨幣政策穩增長的作用。
管清友認為,中長期看,隨著企業走出去力度加大,外匯佔款長期將保持零增長,隨著基礎貨幣投放渠道生變,央行將掌握貨幣政策主動權。他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內生壓力還是很大,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基建托舉,在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放緩、PPP暫難取代城投融資功能的背景下,即使穩增長也需“寬貨幣”,料上輪降準不是終點,未來利率還將繼續下行。
謝亞軒也表示贊同。他認為,發達經濟體和貨幣政策分化加劇跨境資金的波動性。在此背景下,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狀況難以大幅改善,年內央行仍有可能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至2次以應對資金外流局面,以彌補基礎貨幣的缺口。
名詞解釋
外匯佔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産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需要國家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因此增加了“貨幣供給”,從而形成了外匯佔款。
銀行購買外匯形成本幣投放,所購買的外匯資産構成銀行的外匯儲備。
外匯佔款也就相應具有兩種含義:一是中央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收購外匯所形成的人民幣投放;二是統一考慮銀行櫃檯市場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個市場的整個銀行體系(包括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金投放。其中前一種外匯佔款屬於央行購匯行為,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中。後一種外匯佔款屬於整個銀行體系(包括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購匯行為,反映在“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