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市場表現活躍 反哺實體路徑可期

  • 發佈時間:2015-04-22 04:29:16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楊群

  在新近披露的第一季度上海經濟成績單中,金融業表現搶眼,成為拉動本市GDP增長的重要動力。數據顯示,本市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967.6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7%,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7%。貢獻超過半壁江山。

  今年以來,受金融改革、簡政放權等有利因素影響,上海金融市場一季度交易總額達266.1萬億元,同比增長75.3%。照此增長情況預計,今年上海金融市場總額有望達到1000萬億元左右,基本能夠實現“十二五”規劃預期目標。

  相較于金融市場的熱鬧,體量龐大的實體經濟卻持續低迷。風生水起的金融市場,能否支撐實體經濟走穩走強?

  增加需求才能消化産能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認為,金融市場未必只關乎“虛擬的泡沫”而無關實體。他説,通過一種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是可以打通“金融反哺實體”途徑的。

  孫立堅分析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嘗試為經濟打“強心針”,一開始採取的是傳統辦法,即先幫助銀行解決壞賬,期待銀行破解困難後為企業“輸血”,但效果不好。銀行資金充裕後,因為當時實體企業市場需求弱、營利能力差,出於風險考慮,放貸信心不強。從2009年起,美國反其道行之,把資金先輸送到資本市場,帶來老百姓的財富性收入增長,直接激發了人們的消費力。他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通縮壓力加劇的環境下,要通過增加工資性收入帶動消費的路徑是困難的,而財富性收入的增長是短期內快速的,更有利於激發消費。一旦消費被激活,社會需求增加,企業的産能就能釋放和消化。如此一來,“反哺路徑”就可以走通。

  結構調整也有金融導向

  上海時代經濟發展研究院理事長黃開旭認為,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有三大推動作用。第一是財富效應和拉動消費。第二是融資效應,許多上市公司尤其是較難獲得銀行信貸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繁榮的資本市場解決資金饑渴。一季度,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1.7萬億元,同比增長57.4%,其中,企業和金融機構在上海證券市場籌資5064億元,同比增長327.4%; 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商業銀行債券等直接融資規模合計1.2萬億元,同比增長24.4%。第三個推動作用是對整個經濟結構調整的導向。他指出,股民在選股時其實是在對某種有信心的發展方向進行“投票”,這會反過來提振企業家的信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