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走出過剩怪圈

  • 發佈時間:2015-04-20 15:31:10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周芳 張茜 通訊員 李君

  開欄語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一季度我省經濟平穩開局,主要指標增速“高於全國、中部靠前”。

  經濟形勢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信心、主動作為;經濟下行壓力越是加大,越要務實擔當、競進提質。

  今起,本報開設“堅定信心 競進提質”專欄,展現各地、各行各業積極有效應對的主動作為,提供創新驅動的典型經驗,記錄湖北競進提質的堅實步伐。

  倒下,或是重生?

  鄂鋼,這個始建於1958年的鋼鐵元老,站在了生死存亡的懸崖邊上。

  一本《日航重生》,悄然擺上鄂鋼人案頭。

  在鋼鐵産能嚴重過剩的殘酷現實裏,偏于一隅的鄂鋼,能否像曾經破産的日航,奇跡般重生?

  開春以來,一場關於企業生死的討論,在鄂鋼內部轟轟烈烈地展開。

  大而不倒,政府會挽救過剩産能?

  ——走出幻想,一切只能靠自己

  “我1992年參加工作,那時鐵礦石原料幾百元錢一噸、鋼材4200元一噸。如今,20多年過去,鐵礦石幾千元錢一噸,鋼材價格2300元一噸。”鄂鋼集團總經理助理、寬厚板事業部部長王虎祥説,原料、人工成本持續上升,而鋼材價格卻一降再降。

  鋼鐵行業,真的到了最艱難的時刻。

  中鋼協最新數據:今年初,鋼材價格降至20年來最低點,去年全行業平均利潤率僅0.85%,今年1至2月行業虧損持續加劇。

  再看鄂鋼,去年雖然守住微利不虧的底線,但産品結構單一;歷史包袱重,去年僅承擔離退休、內退人員費用達1.5億元,人年均鋼産量僅300噸左右,勞動生産率處於行業較低水準;財務成本重,前期銀行貸款投入項目建設,每年交銀行利息就5億元左右,每天開門成本近千萬元。

  江陰西城鋼鐵停産,成都無縫鋼廠停産……

  眼看兄弟企業一批批倒下,鄂鋼高層意識到,一直喊“狼來了”。這次,狼真的來了。

  鄂鋼,會倒下麼?“不可能!”這是大多數鄂鋼人的第一反應。

  共和國第一批地方鋼鐵企業、9000名員工的大集團,背後涉及家庭至少3萬人,昔日的輝煌讓不少鄂鋼人相信企業“大而不倒”,甚至心存幻想,就算鋼鐵産能過剩,政府總不會見死不救吧?

  鄂鋼人的幻想,日航人也曾有過。

  當大多數員工認為日本航空公司“too big to fail”(大而不倒)時,2010年,這家被譽為“民族驕傲”的公司宣佈破産。幸運的是,在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帶領下,僅用兩年零八個月,日航重生。

  危機中的鄂鋼,能活下來嗎?“第一遍看不懂,看得幾乎要睡著。幾遍下來,觸目驚心。”這是不少鄂鋼中層幹部學習《日航重生》的真實感受。

  年産量300萬噸,于企業是天大的事;可于市場,鄂鋼産量佔全國市場需求不過四千分之一。

  政府會出手挽救這四千分之一嗎?“市場經濟下,政府不會輕易救市,即便政府有心救企業,産能過剩,市場也不會留情面。”邊讀日航故事,鄂鋼人開始明白,要存活,唯有自救。

  鬥志,在鄂鋼人心中燃燒。

  越壓越上,市場會回暖?

  ——走出慣性,面對短暫回暖與長遠趨勢,堅定轉型

  “全國兩會後,你們怎麼看宏觀經濟?”

  見到記者,鄂鋼集團副總黃浩東言辭懇切地追問。

  3月底,寒冬中的鋼市迎來久違的回暖。以建築鋼材為例,上海、濟南等地噸價一週上漲20至160元。

  回暖,觸動著鄂鋼人心底揮之不去的鋼鐵情結。

  這是否意味著,全球大宗商品供過於求的局面已經改變?“從2001年開始,就傳來鋼鐵産能過剩的聲音。然而,國有企業的産能被限制了,民企卻迅速擴張;有些守規矩的地方産能被限制了,不聽招呼的地方産能卻異軍突起。”業內人士説。

  於是,餓死膽小的,産能越壓越上。“鋼鐵行業陷入‘越過剩越發展’的怪圈。”鄂鋼一位高管説,幾次反覆,鋼鐵人在感受“産能過剩”帶來切膚之痛時,似乎仍對市場抱有幻想。

  萬一市場回暖呢?日子也不是不能過。

  在短暫回暖與長遠趨勢間,在轉型與回潮間,有人迷茫、有人徘徊、有人躁動。

  是追逐短期利益走老路,還是迎難而上謀轉型?

  觀念的博弈,思維的慣性,思想的衝撞,在鄂鋼人心中,捲起千堆雪浪。

  “放眼全國,鋼鐵企業中要麼像寶鋼,有不可替代的技術;要麼像沙鋼,將成本降到極致,沙鋼噸鋼成本比其他企業低200元左右。”鄂鋼總會計師龔正剛説。

  反觀鄂鋼,産品多是“大路貨”。

  再看市場,全球大宗商品供過於求仍將持續,國內産能過剩不容回避。

  “大路貨只有一時之力,支撐不了企業的未來。”

  “化解過剩産能,轉型升級,不是剪指甲,而是壯士斷腕。”

  “理性看待長遠趨勢與短暫變化,利用短暫回暖為長遠轉型贏得空間。”

  討論中,鄂鋼人轉型的共識在凝聚,轉型的意志更堅定。

  成本,只是老闆該操心的事?

  ——走出庇護,化小核算單元,“阿米巴”讓人人操心成本

  3月底,鄂鋼冷軋廠正式更名為冷軋公司。

  “廠”到“公司”,名稱的微妙變化,傳遞鄂鋼裂變的內核。

  “廠是一個生産主體,隔絕於市場;更名為公司後,變成獨立市場主體,原來的成本考核改為利潤考核。”冷軋公司總經理劉波坦言,現在只有實現了利潤目標,才有錢給工人發工資,壓力山大。

  深刻變化,緣于《日航重生》中“阿米巴”的啟發。

  “阿米巴”經營,是稻盛和夫挽救日航的制勝法寶。即,將企業劃分為一個個“阿米巴”(小細胞),讓其獨立核算,而不再大樹底下好乘涼,讓每一位員工都來操心成本,都有成本控制意識。“阿米巴”變革,在鄂鋼動了真格。

  冷軋公司原料庫小組原有13人,現逐漸減到4人,任務照樣完成;精打細算改變運輸方式,每月僅原料運輸一項就節約30萬元左右。“以往公司下達成本核算時,下面各分廠意見很大,因為這樣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現在,各分廠從被動降變為主動降,節約的就是利潤。”龔正剛説。

  與冷軋公司同步改革的,還有寬厚板事業部和條材事業部。先採取模擬法人制,條件成熟後,更名公司,實現獨立法人制。

  成本,不止是老闆該操心的事。“阿米巴”分部門核算,觸動鄂鋼人轉變意識。

  條材總廠廠長駱志平把近3年的20多萬個生産數據進行錄入分析,花費2個月建立“班組成本考核系統”。該系統把每噸鋼的成本消耗量化到每個班組、每個生産環節,跟員工工資全面掛鉤。“以往工人下班直接走人,現在交班第一件事就是去抄耗能表,把數據輸入電腦,當班的工資通過系統就計算出來了。”“以前覺得産鋼就會有廢鋼,現在力爭不産廢鋼。”

  駱志平説,只有老闆操心成本是國企的通病。“阿米巴”思維,把市場壓力傳導到每一位員工,把可控成本交給一線員工,“毛巾要擰得一滴水不留”。

  鋼鐵元老,只能吃鋼鐵飯?

  ——走出鋼鐵,主業精幹,相關多元

  年初,網上一條“鋼鐵巨頭不再産鋼”的傳聞,讓鄂鋼人愕然。

  不做鋼,鄂鋼人還能做什麼?

  多年前,曾有人建議鄂鋼出資2億元買下武黃高速,那時鄂鋼每年僅利潤就十億元左右,“一條高速,根本看不上眼”。

  還有人建議鄂鋼上市。“上市不就是為了圈錢麼,鄂鋼有的是錢,上市幹嘛。”“小富即安,缺少危機意識讓鄂鋼現在很被動。”王虎祥説,等到遭遇行業寒冬,週遭一望,除了鋼,鄂鋼還有啥?

  殘酷的現實讓人清醒:依靠鋼,但不能依賴鋼。

  鄂鋼人開始謀劃,主業精幹與相關多元。“螺紋鋼、橋梁鋼是鄂鋼的拳頭産品。”鄂鋼副總艾兵説,做精主業,就是要將這300萬噸鋼做到不可替代。

  未來,鄂鋼將在板材、工業用材、精品建材上三足鼎立;優化品種和渠道,不賺錢的品種和區域,堅決淘汰。

  吃了半個世紀鋼鐵飯,鄂鋼人還有沒有其他生路?

  去年,鄂鋼集團旗下物流港務公司發揮整合優勢,港口作業量同比翻番,實現利潤704萬元;

  旗下貿易公司積極拓展工程直供、鋼材配送到工地等業務,實現利潤1442萬元,同比增長44%;

  鄂鋼醫院拓展本地醫療市場,實現利潤429萬元,同比增長90%,目前正在探索醫療養老産業;

  後勤集團與鄂州城市發展相結合,在餐飲、飲品、生活區服務等方面實現産城共融,去年實現利潤近百萬。

  據悉,眼下非鋼收入佔鄂鋼營收不足10%,未來幾年,將逐步增加至30%至40%。“放一根繩子,就是一條生路。”艾兵説。

  看清趨勢,堅定轉型,鄂鋼在試探著走出過剩的怪圈。

  仍在怪圈中徘徊的企業,又該如何作為?

  思考已擺在眼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