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西藏“門隅仙茶”借勢産業化走出大山
- 發佈時間:2015-04-18 12:5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錯那4月18日電 題:西藏“門隅仙茶”借勢産業化走出大山
作者 白瑪卓瑪
“從40多畝到1400多畝,茶葉種植規模擴大了30多倍,僅勒布鄉種茶人年均增收達2600多元(人民幣,下同),茶産業成為帶動我們致富的最大特色産業。”西藏山南錯那縣勒布高峰茶廠副廠長倉決扎西如是説。
勒布位於西藏山南地區錯那縣,平均海拔2900米,為中國較少民族——門巴族聚居區,歷史上隸屬門隅地區,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故里。當地生長著一種能防治多種疾病的天然有機茶,在《格薩爾王傳》、《虎豹寶藏》中被記載為“門隅仙茶·玉羅岡吉”(藏語意為玉葉獨秀)。
倉決扎西説,由於生長慢、産量少,西藏和平解放前,僅有少數達官貴人享用到這種“仙茶”。而今,政府在當地建起茶廠,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産量日益提高,近年來更是借助産業化發展走出大山,“仙茶”開始造福普通民眾。
1972年,政府投資成立勒布高峰茶廠,在勒布鄉種植茶葉42.9畝,開啟了勒布鄉茶葉規模化種植的新篇章。2008年,西藏自治區農牧廳累計投資590萬元,進一步擴大了高峰茶廠生産規模,新建加工廠房及附屬設施,並引進茶苗以及先進茶葉加工設備。
記者在勒布茶田看到,周圍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其灌溉用水均為雪山融水,沒有任何污染。經檢測,勒布茶葉中的茶多酚及多種有益成分都比普通綠茶的含量高出很多倍,對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有明顯預防和治療功效。
42歲的門巴族漢子尼江世代種植茶葉。他説:“過去守著這樣的寶藏,我們卻過著窮日子。”由於當地民眾對現代化茶葉種植技術了解甚少,再加之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茶葉銷售渠道十分有限,高品質茶葉無法走出大山,尼江一家的生活水準並沒有因此提高。
“打造有品位、高品質的茶葉,走産業化之路,是造福當地百姓的最佳途徑。”倉決扎西説,目前,茶廠已擴建茶田1000余畝,按照“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産業開發經營模式,與西藏朗賽經貿有限公司成功簽約,並註冊成立了“錯那縣勒布茶葉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同時,為強化茶廠管理,提高茶葉品質,增加民眾收入,勒布鄉茶葉協會于2011年成立,全鄉132人加入了該協會,茶葉協會的成立有效提高茶葉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了民眾收入。
“為什麼好好的茶樹苗,種上幾天不缺水也會枯死?”這是尼江曾經遇上的最大茶葉種植技術難題。為普及現代化茶葉種植技術,勒布鄉公安邊防派出所官兵義務擔當起技術指導,他們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針對茶樹成長過程中不同病症對茶農進行講解並對症下藥。技術難題解決後,尼江家的茶葉越種越好,如今僅憑茶葉種植年收入達2萬多元。
勒布鄉鄉長普巴説,近年來隨著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環節難題一道道破解,通過市場化運作,茶葉的經濟效益非常明顯,儘管新開發茶田需5-6年才能産茶,就目前可採摘茶田144畝年産高山毛峰約340斤、散茶約15312斤,2014年參與茶葉種植農戶每人平均實現增收2000多元。
“仙茶”走向“民間”正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普巴説,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當地民眾種茶的積極性,目前茶葉種植已推廣到了勒布溝4個門巴民族鄉,茶田種植規模達到1400余畝。他説:“規模化、産業化的發展,使我們千百年來的名茶走出了大山,受到了國內外市場的歡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