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完善農機補貼政策 提高財政投入效率

  • 發佈時間:2015-04-18 07: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楊敏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10日《經濟日報》“一線調查”刊發記者劉慧撰寫的《農機補貼如何精準到位》一文,介紹了2015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的新特點,通過深入江蘇、安徽農業生産一線調研,向人們揭示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導向由小農機向大農機轉變、由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型、由選擇性向普惠性補貼轉化、由差價購機向自主購機推進等新變化。文章有助於廣大農業生産者充分了解國家補貼政策,享受補貼政策的陽光雨露,調動農業生産者購機用機的積極性,提高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準和發展品質。

  當前我國農業資源環境制約突出,受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農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著農産品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硬約束趨緊,農業生産成本上升、比較效益下降,農村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家庭規模經營小,化肥農藥過度使用、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等嚴峻挑戰。“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迫切需要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一方面,要提高薄弱環節機械化生産的農機裝備數量,加速機械替代農業勞動力的步伐,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另一方面,應科學合理配置農機裝備,提高農機裝備使用效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解決“怎麼種地”的問題。通過完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實現補貼精準到位,提高財政投入效率,促進農機裝備應用與生産向數量品質並重,機械化作業向全程、全面發展,整體上向優質、高效的轉型升級,是適應經濟運作和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進一步突出重點,強化引導。結合國家農業生産發展實際需要,明確階段性補貼目標,縮小補貼範圍,強化補貼高性能、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集中引導和推廣糧棉油糖等大宗農作物關鍵環節生産機械及産後處理機械,加強適宜不同區域的機械化生産模式和科學合理的農業裝備配備的示範,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産品附加值。

  二是進一步發揮和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經濟杠桿作用和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提高財政投入效率和效果。

  三是在全國範圍內實現重點補貼機具類型下的普惠制。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密切配合、在縮小補貼範圍、減少補貼品目,適當降低補貼比例的前提下,對補貼範圍內的品目分層次有重點地推進普惠性補貼,同時避免權力尋租造成的競爭不公平。

  四是補貼對象應該進一步集中到直接從事農業生産且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個人和農業生産經營組織。近日,中辦國辦下發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進一步推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體和主力軍。同時,戶籍制度改革後,農民將會成為一種職業劃分而不是身份差別。因此,國家財政支援的對象明確為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個人和農業生産經營組織,符合現代農業生産要求和現實發展需要。

  五是完善農業機械化配套扶持政策。除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外,還需要研究和推進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出臺,共同構建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如作業補貼,目前實施的只有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但僅有深松是不夠的,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考慮延伸實施秸稈還田、高效植保、工廠化育秧和機插秧、油菜種植與收穫、甘蔗/棉花機械化收穫等作業補貼;進一步加大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的力度;實施農用燃油補貼和燃油稅減免;推動農機金融信貸發展並將其作為農業機械化配套扶持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是設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經費。將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是完善補貼制度的重要內容,亦是高效、高質執行政策的重要保障。

  (作者係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楊敏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