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商對華投資“進大於出” 服務業和新産業受青睞

  • 發佈時間:2015-04-17 15:5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QFII一季度佈局路線曝光,社保基金動向漸露頭角。經濟之聲評論:受益經濟轉型公司獲得機構青睞。數據快評:一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11.3%,外商對華投資“進大於出”。

  央廣網財經北京4月1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 商務部公佈,一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2145.7億元,同比增長11.3%;3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63.8億元,同比增長2.2%。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6日表示,從一季度數據看,外商對華投資有出有進,但總體上進大於出,並未出現所謂的“外資撤離潮”。

  目前天津、福建、廣東自貿區掛牌進入倒計時,具體時間尚未確定。一個顯著變化是,2001—2014年,我國服務業吸收外資佔比從24%提高至55.4%。外商投資的投向結構發生變化是不是和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有較大關係?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對此作出評論。

  桂浩明:實際上這兩年確實有外資處境,主要是這些傳統行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高污染行業或者是資源消耗型行業,這些在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這些産業繼續留在中國已經很明顯失去了競爭優勢,外資撤出也是很自然的。當然在撤出的同時它注入一些新的産業,就是現在服務業體系,這就表明中國經濟結構的更新換代在外資對中國的投資當中也能夠得到體現,所以有進有出是一個大的趨勢。但是從整體來看,去年中國利用外資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仍然保持比較強勁的趨勢,這也表明中國的投資環境,和中國的經濟發展環境還是得到外資的認可。

  隨著2015年一季報逐漸披露,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和素有“國家隊”之稱的社保基金持有的重倉股也逐漸浮出水面。據市場研究中心統計顯示,在已經披露2015年一季報的77家公司中,QFII在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華帝股份鋼研高納一心堂中來股份等4隻個股為QFII今年一季度新進品種,持有數量分別為286.57萬股、174.01萬股、83.96萬股和11.10萬股,增持資金達1.50億元,上述個股均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成份股。

  社保基金出現在29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從數據透露出來的資訊看,社保基金偏愛網際網路+個股與醫藥類個股.其中特變電工等10隻個股為社保基金今年一季度新進.而萬華化學東方財富等個股在一季度被社保基金繼續加倉.

  由於社保基金被譽為股市風向標,各方投資者對於社保基金的操作路線圖也是極其關注。有投資者表示,社保基金作為“國家隊”,在重大政策等方面擁有其他機構無可比擬的優勢,有必要對社保重倉動向密切關注。

  經濟之聲:在經濟轉型大背景下,各行各業向網際網路領域滲透是未來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生物醫藥産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生物醫藥行業具有確定的成長性。這是不是社保基金尤其偏愛網際網路+類股票與醫藥類個股的重要原因?

  桂浩明:我想應該可以這樣去理解,社保這幾年的投資還是很受關注,因為它更多反映了作為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機構投資者,對於整個經濟的一個判斷,對於投資方向上的判斷。從社保這方面來看,第一,它順應中國産業結構調整,要關注網際網路+,因為這是在未來最優發展前景的行業,同時它也關注醫藥,特別是關注醫藥當中最有成長性,或者將來最有前景的,像生物醫藥這一類這種發展,體現了社保也是不斷與時俱進。過去我們往往有一種概念,以為社保就是買一些大盤藍籌,買一些銀行,選擇哪些行業最能夠有利於它的增長,哪些行業最能增長,對它們來説是最有利的方向。

  經濟之聲:2.在A股市場震蕩上行的態勢中,QFII重倉股的表現也比較突出。其中4月份以來,一心堂期間累計漲幅居首達到38.53%,緊隨其後的聚光科技期間累計漲幅也達到22.96%,艾迪西、華帝股份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也都超過10%。而QFII對A股市場的投資熱情不斷上升,是不是也説明他們看好A股的中長期機會?

  桂浩明:的確,QFII也在不斷增加,在中國境內的投資,跟外款也在不斷提高它們境內投資額度,從QFII的重視結構來看,也體現了結構轉型這樣的特徵。我們記得QFII10多年前最早介入的也都是一些大盤藍籌,現在來看他們除了維持對大盤藍籌的關注以外,也確實花了比較多的經驗,關注一些在中國資本當中具有特殊潛力、受到特殊關注的品種,包括一心堂,它更大的概念在於網際網路醫療方面的擴展,所以這當中也反映出QFII也是根據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現狀進行的産業佈局,即關注藍籌,也不回避那些高成長的品種。

  經濟之聲:在本週三創業板和滬指雙雙尾盤跳水後,儘管週四、週五滬指都強勢創出新高,同時創業板也穩步反彈,但是很多投資者發現現在賺錢已經越來越難了。所以以QFII和社保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動向對我們投資的參考意義有多大?

  桂浩明: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它代表整體方向,也就是它投哪個股票不重要,關鍵反映它的思路,現在來看,機構對成長股,代表在經濟發展方向的重視程度,還是站在我們這邊。第二,我們也看到在機構投資當中,它並不專門在一個品種當中,實際上還有自己的投資準則。在我看來這種投資準則,之所以反映在不同風格,既有穩健型的,也有進攻型的。這樣的話,即便市場當中有一些震蕩,它也可能避免很大的損失,或者説能夠基本上保持收益的穩定。這種格局,也就是一種有效抗風險的投資成份,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在目前我覺得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