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現實版“速激”誰在演

  • 發佈時間:2015-04-17 08:31:28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接5版

  他們都是誰

  開改裝車的沒窮人

  值得注意的是,飆車和改裝車並沒有直接聯繫。改裝車的門檻不低,改裝是崇尚個性的做法,不一定是為了飆車。飆車則與車主心態有關,即使開著低端車,也有可能飆車。

  不過,“馬路飆車黨”的車輛絕大多數是改裝車,從簡單地改動輪轂、尾翼,到改動排氣、動力、避震裝置以及實現車身輕量化等,“燒錢”的車輛改裝永無止境。2013年,北京警方以“危險駕駛罪”拘留了東壩3名“飆車黨”後,當時就有媒體披露了一名在北京做汽車銷售的工作人員的話,“一輛高爾夫GTI市價為20多萬元,有人可以花50萬元去改裝”。

  這就意味著,能改裝車、飆車的至少不會是窮人。當“二環十三郎”陳震被問到自己的家世時,曾十分反感地問“這和飆車有什麼關係”,並幾次轉移話題。這難免讓人認為他家境殷實。

  《三聯生活週刊》蒐集到的參與街道飆車的車主的反饋表明,他們中的很多人是中檔改裝車的車主。車雖然算不上豪車,但是車主的經濟條件也很不錯。有的是“富二代”,有的是學生,還有的是白手起家的私營企業主。

  此前《新京報》報道,超級跑車俱樂部的成員也曾有過飆車行為。但“大屯路飆車”事發後,超級跑車俱樂部負責人張寬表示,“飆車行為太低級,層次不高”,如果俱樂部成員有街道飆車以及酒駕行為,就會被清理出俱樂部。

  追求的是心理快感

  韓寒在2009年“杭州70碼事件”後發表過一篇部落格表明其對飆車的看法:“一般來説,開快車分五種,一種是賽道,一種是空地,一種是山路,一種是環線,一種是鬧市街道。除了第一種和第二種是比較健康的以外,後三者的受鄙視程度和業餘程度是遞增的,尤其是最後一種。山路往往會發生單車事故,環線往往會發生多車事故,但街上會發生人車事故。可我們國內的汽車愛好者往往比較喜歡在街上開快車,因為街上人多,看的人多。”

  想要出風頭,是很多“飆車黨”的心理。新浪曾訪談某跑車圈內人士,該人士稱,在馬路上飆車亂開的車型中,比亞迪、夏利較多,還有十幾萬元的高爾夫一類的。這些車的車主有時候會在馬路上追求刺激,因為這些人一般消費不起專業場地,沒有真正意義上“賽車”的概念,也不會去學。“一般而言,越便宜的車越亂開,車主總有一種‘沒有肉車只有肉人’的想法”。

  熱衷於馬路飆車競速的車主則更關心改裝本身,好像在彼此拿出心愛的機械玩具時,總要比一比優劣。

  《三聯生活週刊》刊文稱,一些車主覺得被冠以“地下飆車黨”的稱呼很委屈。“我們沒有在主幹道上飆車,沒有妨礙正常行駛的車輛,也沒有賭博行為。不過是找個不會打擾別人的地方娛樂一下”。

  他們更希望能檢驗車改裝得對不對。對他們來説,改裝的樂趣是一個由想法到實踐,再到與其他人分享溝通的迴圈過程。

  而在馬路上競速,門檻低、車主開支小,發動機怒吼、輪胎捲起飛塵的場面也可以帶給觀眾更強烈的視覺刺激感,大屯路的隧道便是如此。“二環十三郎”陳震在央視新聞節目中説:“因為它是一個隧道,環境是封閉的,而且有回音。很多車主到了那兒,都願意大踩3腳油門,追求一點兒所謂的音效。”

  為何難禁絕

  消費不起城市賽道

  每當出現“街道飆車”的新聞時,總有車主建議城市應該多建設賽道。某跑車圈內人士在接受媒體訪談時稱,如果想飆車,可以去參加場地賽,去考專門的國際賽車駕照。至於場地費用,如果大家一起去玩,一天可能也就一兩百元,分攤之後的價格很合理,但是很多玩公路飆車的人連這個錢都不想花。

  而對於普通人來説,這些費用並不少。《三聯生活週刊》報道,參與飆車競速的車主説,幾乎每個初次進入賽道的人都會衝出賽道,這增大了車輛受損的風險。北京金港賽車場一天一輛車的收費是1200元,有些人承受不起;而且對車的損害很大,輪胎跑七八圈就廢了,4個輪胎就是1萬元;車撞壞了也得自己花錢去修,普通人肯定捨不得。

  所以,一條“天然賽道”被查封,只不過意味著另一條未知的小馬路將被利用。“城市周邊這樣的路太多了,因為現實需求一直存在”。車主希望有人能在市區附近二三十公里的範圍內建一條專業賽道。但北京地價高,再加上維護成本,建設賽道的困難不小。然而,政府仍應當通過推廣賽道文化來修正公眾因為“飆車”而對賽車運動産生的負面印象。

  飆車等於為富不仁?

  在此次“大屯路飆車”事件背後,人們關注的還有“綠色蘭博基尼”“紅色法拉利”“無業青年司機”等關鍵詞。蘭博基尼司機唐某的家長對媒體説:“自己非官、非商、無背景,兒子是用炒股賺來的錢購買的蘭博基尼。”而這樣的回應,不但沒有消弭公眾的疑問,反而更加引發了公眾對“無業”“炒股”等話題的熱議。

  這裡涉及了太多的問題,司機到底是什麼來頭?這些司機的家人為什麼會縱容這樣的生活方式?

  以往飆車事件發生後,“炫富、放縱、輕視生命”會迅速在網路上成為“富二代”的標簽。他們在安穩舒適的生活狀態中,選擇最不計後果的活動;無法超越父輩的成就,只好在速度中證明自己。在自我縱容和外界壓力面前,“富二代”選擇不與外界溝通。他們的行為,常人無法理解,而大眾也總是帶著“仇富”的有色眼鏡審視他們。

  曾有專家呼籲,社會亟須重視“富二代”缺乏責任感的社會問題,認為一些“生而貴胄”的孩子從小就過著富足的生活,缺乏責任感、精神空虛,很難懂得感恩。一些相對富裕的家長早早為子女買了車,卻沒有對他們進行責任教育。

  對於這類事故,大家認為,飆車青年司機的錢來自家長,就會作出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認為這些青年司機好逸惡勞、為非作歹。《環球時報》也以“無業飆豪車,富人形象集體埋單”為題目發表評論説:“兩名‘無業’小青年能開豪車‘撞著玩’,輿論場頃刻之間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種‘仇富’‘厭富’的段子就迅速冒出來了。”

  結語

  隨著汽車社會的到來,汽車等交通工具對公共安全的負面影響也日益凸顯。像醉駕、飆車這類危險行為,對公共安全的危害亦逐漸突出。因此,在2011年版的《刑法》修正案裏,就增加了“危險駕駛罪”,並明確規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要處拘役和罰金。但從目前的實施情況看,雖然該規定有一定作用,但還沒有達到足以震懾“馬路飆車黨”的程度。而從汽車文化的層面來説,不顧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這類“作死”,確實很“low”。

  深層次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