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龍一號”:打造中國高端裝備新“巨龍”

  • 發佈時間:2015-04-17 05:51: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準開工建設“華龍一號”示範機組,這是我國時隔4年後重新啟動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對我國能源行業轉型作用明顯;同時,“華龍一號”將成為繼高鐵之後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另一張亮麗“名片”

  4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沿海地區核準開工建設“華龍一號”示範機組。此舉對整個核電産業意義重大:一方面,這是我國時隔4年後重新啟動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對我國能源行業轉型作用明顯;另一方面,“華龍一號”對我國核電乃至高端裝備製造業“走出去”意義重大,它將成為繼高鐵之後又一中國外交新名片,“雙龍出海”的畫面即將呈現。

  “‘華龍一號’走到哪兒,世界都會知道這是中國的核技術。”提起公司的得意之作,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信心十足。“華龍一號”是在中核集團ACP1000和中廣核集團ACPR1000+基礎上融合優化形成的機型,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型。

  拿反應堆來説,核反應爐是核電站的“心臟”,“華龍一號”的反應堆設計是“從157堆芯擴容到177堆芯”,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升級,而是意味著開發出真正屬於中國自己的核電堆型。這一技術可使發電功率提高5%至10%,在提高經濟性的同時降低了堆芯內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電站的安全性。不論“華龍一號”走到哪兒,只要看到“177”堆芯,世界都會知道這是中國的核技術。

  從安全性來説,“華龍一號”完全可以滿足三代核電的技術指標,在很多安全指標上還超越了現有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反應爐及核電工程專家葉奇蓁指出,“華龍一號”有兩個突出優勢,一是在安全性上達到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國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核安全目標和需求,滿足國際最高要求;二是採用的都是經過實踐考驗的成熟技術,降低了核電站在建設工期和品質上的風險。同時,從經濟性上“華龍一號”也同樣具有競爭力。

  此次在沿海地區核準開工建設“華龍一號”示範機組,也意味著繼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後,時隔4年我國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全面重啟。

  此消息一公佈對整個核電産業影響極大,從16日的資本市場表現看,核電板塊多只股票漲停。廣大投資者對核電産業的重啟一致看好。

  據了解,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我國政府決定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同時,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切實排查安全隱患,確保絕對安全。時隔4年準備工作已完成,重啟核電建設迫在眉睫。為了優化能源結構,中國政府已提出,要積極發展天然氣、核電、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但截至2014年,中國在運核電機組22台,裝機容量僅有2010萬千瓦,距離2020年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與此同時,示範機組的開工建設,將有利於鞏固和提升中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帶動有效投資,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穩定增長,推進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從總體上看,中國核電産業已經初步具備了在更高的起點上發展的基礎。”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此前表示,從全世界範圍來看,核電的發展正在由二代向三代轉變,中國正在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升級。此次核準“華龍一號”示範機組,將為我國核電今後的高水準、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實際上,“華龍一號”的技術水準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就在前不久,我國和阿根廷簽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

  “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代表,最先進的核電技術能否走出去,是一個國家是否成為核強國的標誌。”孫勤介紹説,核電“走出去”需要具備多種能力:自主設計核電的能力,完備的裝備製造能力,完整的運營管理能力,核燃料的供應和乏燃料的處置能力。只有這些能力都具備了才能算是核強國。

  同時,核電機組出口,還能拉動國內的裝備製造業以及相關技術服務的“走出去”。專家指出,出口1台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能夠拉動裝備製造和設計超過數百億元人民幣,全壽期超過千億元人民幣。目前國內裝備製造業生産能力每年可以達到8到10台套。因此,除滿足國內和今後的發展需要外,完全有能力“走出去”。

  “核電‘走出去’具有很強的牽引、帶動作用,這在經濟新常態下意義更重大。1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資約250億元,可以帶動相關機電産品和材料出口150億元。”孫勤説,核電出口還將拉動整個核工業産業鏈的發展,特別是像核燃料和核環保産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