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驅動要求轉變體制和理念

  • 發佈時間:2015-04-17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仍然處在轉型經濟的階段,即從計劃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在這一背景下,科技體制改革説白了是如何利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係推進科技發展和創新。一方面,我們制訂了各種各樣的計劃,包括重大的科研項目,強化了政府的功能,甚至提到了舉國體制。但是在科研單位和科學家個人層面,市場競爭又在加強,科研經費基本上是競爭型的。這種模式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因為它釋放了科技人員的科研和創新動力。但這一模式也産生了重大科技突破少的局面。另一方面,我們在科技發展戰略上,強調了“放開大道,佔領兩廂”,我們靠科技創業,靠高新區,還有星火計劃,搞技術轉移,在一些高技術領域,我們取得了進步。但結果是,産業的核心技術基本上靠引進的局面仍然存在。現在,中國經濟處在一個能夠引進技術越來越少的局面,而國內的産業創新又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以帶動經濟基礎快速增長,這是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來源。

  30多年來,我們加強對科技投入,結果是,國家總的R&D投入佔GDP的比例超過歐盟平均水準,但是企業平均研發投入現在還在1%的水準,這是日本、美國40、50年前的水準。也就是説,科研院所的能力加強,大學的能力得到加強,但企業的創新能力沒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加強,造成了科技成了創新體系中的高地,而企業創新則成為創新體系的洼地。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我們説創新是民族的靈魂,但是科技的實用主義在我國蔓延;許多以創新為出發點的重大項目,基本上是技術替代,即選擇一個産業重要的核心領域,用國産技術替代掉進口技術。結果是得到了産業技術的追趕,但突破性、破壞性的創新少。

  這一結果與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我們在快速工業化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技術上,主要是追趕、模倣的模式。但這一模式遇到了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嚴峻局面。因此,中國需要創新驅動發展的模式轉型。我們過去老是做“1到N”的事情,創新驅動要求我們多做“0到1”的事情,這要求發展的體制和理念都要轉變,包括我們政府和企業以及社會的消費觀念。我們需要一個基於市場經濟的技術創新體制,而科學則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援。這就要求放鬆科技管理的模式。如人才需要一個市場競爭的模式,更多的重用青年人才。應該鼓勵大量基於市場需求的科研院所出現,並可以申請國家的科技計劃經費。同時,需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總結來説,過去講創新,包括我們創新驅動發展,都有點超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現狀。但這是全球化下中國經濟在投資驅動運用到極致後的一個必然要求。隨著我們企業和國外的跨國公司距離越來越近的時候,他們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會越來越強,但需要相關的科技體制機制的改革,才能跟上産業創新的需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