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教授指出"一帶一路"十大認知錯誤
- 發佈時間:2015-04-16 14: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6日訊 近期,北外區域經濟月度沙龍就當前熱點“一帶一路”戰略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從不同的維度解讀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和外延,並對如何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了一些建議。
鳳凰網項目總監王衝從宏觀層面提出七大疑問。他認為,首先“一帶一路”應該偏向經濟屬性,而不是政治問題;第二,“一帶一路”會讓少數人先富起來,而通脹問題和投資回報值得關注;第三,“一帶一路”與中華帝國朝貢體系不同,應該是一個現代貿易體系,而這個現代貿易體系是否需要一個中心,以中國為中心向外擴散,還是每個國家都是一個節點,這些問題值得探討;第四,我們要通過“一帶一路”輸出過剩産能,不僅要賣産品、賣技術,還要打造一個生態系統,搭建平臺,大家共同受益;第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意識形態、經濟等各個方面都迥異,唯一共同的就是利益,而在統一矛盾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價值觀的統一;第六,“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存在不穩定因素,中國投資面臨一定風險;第七,“一帶一路”應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不但是亞洲人的大PARTY,而且歐美國家也可參與其中。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趙磊教授結合自身豐富的調研經驗,指出了國內有關“一帶一路”的十大錯誤認知:第一,慎用“橋頭堡”類似詞彙,因為橋頭堡、排頭兵、主力軍等類似詞彙都是軍事用語,會造成外界對中國“一帶一路”軍事化和政治化的誤解。第二,慎用“過剩産能”,因為沿線國家非常反感這類詞彙,他建議改成“優勢産能”。第三,沿線65個國家表述不精準,他建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可使用“65+”的提法,而不要限定於某個具體數字。第四,“絲路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參與”的提法不精準。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和繁榮的東北亞經濟圈也在絲路國家範圍內,中國非常需要歐洲、東北亞發達國家的經驗、技術、資金、人才和理念。第五,資源和能源合作不是“一帶一路”的唯一主題甚至是優先主題,因為人文交流和技術合作也同樣重要,如果只談能源、資源,將容易造成沿線國家的反感。第六,中國各省在落實戰略時不必忙著定位,而應明確各自“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第七,了解合作夥伴的實際需求,制定合適的發展規劃。第八,地方政府不應將希望都寄託于頂層設計,更要基層創新,主動契合國家戰略。第九,“一帶一路”要庖丁解牛每一個絲路國家。每一個國家差異極大,不能籠統和膚淺地認識這些國家,要深刻了解各國對中國的具體需求和期望。最後,一帶一路是否可以做成一個精緻工程,關鍵看如何落實,能否做到“五有”——有內容,有品質,有品味,有人氣,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