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宜信CEO唐寧:“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十大觀點”

  • 發佈時間:2015-04-16 10:47: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宜信過去九年的實踐中,網際網路金融和P2P在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還記得宜信早在2006年作為中國第一家P2P平臺而成立,當時國內還沒有P2P這個詞,當時,我們也不知道歐美有這樣的名詞,於是創造了“個人對個人”的説法。“P2P”這個詞其實是個舶來品。當時對於投資者和借款人都很陌生,很多人都問,“P二P”是幹什麼的?

  這次來紐約的路上,我和一位高中同學,他是《哈佛商業評論》最年輕的文章作者,他對P2P有著濃厚興趣。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很多“00後”也都已經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我拋出一些觀點和大家做交流。也對過去9年中國P2P做回顧與總結,也對未來做展望。

  觀點一:關於市場

  網際網路+金融——雙輪驅動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金融市場

  唐寧説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金融和P2P市場,動因有兩個:

  第一,我們在金融、信用市場、金融體系、服務小微、三農方面比較落後,但這個落後反而給了創新一個機會。美國的信用環境比中國先進幾十年,美國P2P面臨的機會跟中國P2P面臨的機會不一樣。中國上述人群過去則完全沒有信用記錄。

  第二、另一個增長引擎是科技,網際網路,大數據, 中國現在有一個優勢就是利用科技,做更好的金融。

  觀點二:關於戰略

  O2O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成功範式

  唐寧説O2O(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成功範式。

  在信用體系建設早期,對於目標人群的信用風險控制工作,如果沒有面對面的資訊核實確認,控制風險還是非常有挑戰的。美國的獲客也不是完全網際網路的。也有通過傳統平郵等方式獲客、傳播的。

  觀點三:關於戰略

  自己做資産難,從別人那裏獲得資産同樣難

  唐寧説自己做資産其實難度是非常大的。如果要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戰略,建立線下團隊,無論是從獲客方面、服務方面、風控方面,也包括管理跨地域團隊,難度也非常大的。

  但是另一個角度來講,從別人那裏拿資産,難度、挑戰也非常大,不是能不能拿到資産,而是拿到好的資産的挑戰,對合作夥伴做風控挑戰同樣很大。

  觀點四:關於風控

  欺詐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大於信用風險

  唐寧説風控中國和美國不同。美國控制信用風險。在中國還存在著許多欺詐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

  觀點五:關於風控

  大數據不是萬能的,沒有大數據是萬萬不能的

  唐寧説大數據做行銷可能能直接做決策,但是在信用決策、風險控制中,傳統的信用和金融數據在今天和看得見的未來還是主要決策資訊來源,大數據起著越來越重要的輔助作用。

  觀點六:關於監管

  宏觀環境良好,中觀環境喜憂參半,微觀環境贏在差異化

  唐寧説有關監管:宏觀環境一片大好;中觀環境喜憂參半,微觀環境贏在差異化。

  具體而言,宏觀包括政府監管等因素;中觀包括P2P、小貸微貸等機構共同組成的行業;微觀包括我們這些P2P、小貸微貸等機構自身如何選擇。這方面,我認為一定要有資金的特色,打差異化的牌,才能有長期競爭力。

  從宏觀條件上講,無論是人行,還是銀監會、各地金融局金融辦,包括國務院提出發展普惠金融、促進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方向還是非常明確的。特別是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能缺少普惠金融的支撐,網際網路金融、P2P是很重要的促進,所以宏觀是比較好的趨勢的。

  中觀説行業喜憂參半,喜是行業有很大的發展、進步;多説一些憂,主要是指“跑路”現象,主要是欺詐,希望投資人有更好的提升,少發風險。

  但是更多的行業風險,我認為還是在“一人多貸”的這個問題上。總的説,一人多貸的現象,沒有徵信體系的支撐,沒有數據共用,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其實是借給同樣人群。

  舉例來説,我們在日常運營中發現有這樣的機構,比如説宜信風控好,凡是宜信的客戶,只要拿著宜信審過的合同並且還過一次款,在某些機構能夠給錢。

  面向未來,一定要有徵信方面的提升,我有一個呼籲:2015年,能夠接入徵信系統,能從徵信系統中獲取數據,另外行業能夠有資訊分享,變得非常非常重要,否則可能會有系統性風險産生。

  觀點七:關於監管

  要有自律、互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創新監管模式

  唐寧説在未來,將是自律、互律和他律相結合的過程。

  在早期,每個機構都説自己好,當然也要接受市場檢驗,有投資人、媒體等公眾監督,之後有了行業協會。在早期,行業協會比較市場化。後來又有了政府(地方、中央層面)牽頭成立的協會。更加正式和有公信力,這種組織的存在開始有效的工作。

  面向未來,他律,無論來自中央或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和行業協會、企業,以及社會各方相關方的監督,最終會形成一個監管體系。

  觀點八:關於團隊

  網際網路金融的人才密碼:德才兼備的跨界人才

  唐寧説關於人才的看法,網際網路金融的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人才的挑戰。一方面,網際網路比較跨界,既要懂網際網路,又要懂金融。網際網路是用戶體驗為先,而金融有很強的風控維度。所以,如何把這兩類人拉到一起,讓網際網路的人懂金融,讓金融的搞明白網際網路,其實是非常大的挑戰。

  其實在我們的實踐當中,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當你組建團隊時,一定一定要關注德才兼備的人才。因為做金融相關風控等工作,如果他沒有基本的“德行”,其實是非常非常難的。因為諸如數字、風控模型來講,它是一個“術”層面的問題。“道”的層面,如果風控負責人、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或者尤其銷售的負責人,其實很多道德風險、操作風險、欺詐風險,很多是前端的風險。如果前端的風險控制不好,後面的情況也會很難做。所以人無德,他很難做網際網路金融,很難做風控。所以德才兼備、德為先,聽起來很大,但是實實在在是建團隊選人時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有一種平衡與平和,對於風險有敬畏之心。我覺得這種人,是在組織方方面面都是合適的人才。

  觀點九:關於市場

  十年內中國的信用環境在硬體上趕上美國,軟體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唐寧説展望未來,希望未來十年之內,中國信用環境的硬體方面能趕上美國。至少要有徵信局開始提供服務,無論政府背景的和市場化的徵信局,提供服務;另外能夠有更多經過考驗的信用技術為大家所用。從法律角度,可以對“老賴”有所控制,讓他們寸步難行。

  至於軟體方面能不能趕得上,需要在座的大家一起努力了。主要是講在文化方面。我第一次和信用親密接觸,還是當年在美國求學時,我第一次在考場考試卻發現沒老師監考,也沒有人在做小動作,這當時給我很大的震撼。所以我想未來,下一代能不能沒有那些負向激勵,就能主動成為信用的踐行者,讓信用文化浸入DNA,浸入社會。還需大家一起努力。

  觀點十:關於市場

  十年後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消失(金融由科技驅動,網際網路金融完成普惠金融使命,更好的金融來到中國)

  唐寧説十年之後,網際網路金融這個詞在中國已經消失了。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科技已經成為金融的組成部分,驅動金融發展的內生的組成部分,金融本身就包括科技,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通過科技,幫助金融,實現普惠金融,或許沒有網際網路金融這樣一個詞,但是我想那個時候大家的創新就成為金融領域的持續創新。謝謝大家!

網際網路金融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京天利 19.06 9.98%
2 賽為智慧 18.52 9.98%
3 天源迪科 17.00 6.25%
4 銀之傑 16.53 6.10%
5 恒生電子 62.84 5.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衛星石化 15.08 -3.52%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新湖中寶 4.52 -2.80%
4 羅萊生活 14.63 -2.79%
5 東方財富 16.47 -2.72%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