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4·19魔咒 最近幾年確實靈

  • 發佈時間:2015-04-16 02:29:21  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年4月19日(如週末就是當天前後),上證都容易出現大跌。這一現象從2007年起特別明顯,當天暴跌4.52%。其後,2008年4月18日(19日為週末)跌3.97%,2009年4月19日跌1.19%,2010年4月19日跌4.79%,2011年4月19日跌1.91%,20012年4月19日跌0.09%,2014年4月21日(19日為週末)跌1.52%。

  2013年4月13日是週五,上證大漲2.14%。當天有重大利好,銀監會要求銀行信貸支援擴大內需。

  近年4月19日跌多漲少,2010年後主要是股指期貨交割日惹的禍。當年4月19日,恰逢股指期貨推出和樓市調控政策出臺,當日期指5月合約下跌6.8%。當年4月到7月初,滬指從3000點上方跌到2319點方才砸出階段性底部。

  今天滬深兩市也面臨同樣境遇:中證500股指期貨和上證50股指期貨上市交易,再加上新股密集發行,再加上明天是期指交割日……下一個4·19魔咒會不會重現?

  操作策略〉〉

  寧可錯可不可買錯被套。如果你擔心市場下跌,可以靜觀其變,待大盤跌至4000附近介入強勢股。

  交割日魔咒

  週四下跌佔比超六成

  每個月第三個週五即將來臨時,股指期貨交割日幾個字就會頻繁出現在一些分析人士口中,並且與承壓、看空等詞彙聯繫在一起,令一些投資者談之色變,這就是交割日魔咒。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15日,股指期貨交割前一天有36天下跌,16天上漲,下跌天數佔比69.2%。

  本週五就是股指期貨交割日。以往,每當有期指合約交割日臨近時,多空雙方為爭取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合約交割價,經常運用各種手段對期貨乃至現貨價格施加影響,特別是因期指合約是以股票現貨指數為參照,通過現金進行交收,最後臨交割時,現貨指數對股指期貨幾乎起到決定性作用,會有大資金進入市場,導致股指大幅震蕩。

  從近5年滬深300股指期貨運作看,交割日總體保持平穩。

  不過,其他市場交割日效應仍然較為常見。例如,中國香港股市股指期貨合約交割前夕,恒生指數容易出現較大震蕩,明顯超越常態,進而影響A股市場。隨著合約交割完成,這種效應迅速散去。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交割日效應更多意味著股指莫名上躥下跳。

  操作策略〉〉

  雖然交割日股指貌似下跌比例較高,但非交割周的週四,股市下跌比例高達64.0%。可見不論當周週五交割與否,週四下跌的比例都較高,期指交割顯然是無辜的。對於目前A股而言,魔咒之下是黃金無數。從此前規律看,牛市格局中,巨震過後蘊含更大上漲機會。

  股期上市魔咒

  今天題材股可能大跌

  5年前的4月16日,中國期貨市場迎來里程碑式事件: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交易。今天又是4月16日,市場將迎來兩個全新金融期貨品種——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

  5年前的4月16日,上證跌1.10%收報3130點,7月初跌至2319點。

  很多投資者不解,股指期貨灰色記憶揮之不去,為啥選擇同一天上市新品種?

  新推出的上證50指數成分股,代表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型企業,流通市值約9.6萬億元,約佔滬深A股流通市值30.38%,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産、能源等支柱行業。推出該品種,一是有利於增強大盤藍籌股流動性,提高投資者持股信心,實現股市長期穩定發展;二是利於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功能的發揮和資産配置效率的提高,更好配合已經上市的上證50ETF期權,為期權做市商和普通投資者提供更有效對衝手段。

  中證500指數成分股是滬深兩市中500隻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總市值5.4萬億元,約佔滬深A股市值14.42%。該板塊公司數量多、單個公司市值小、行業覆蓋面廣,不會受到單一板塊階段性表現的過度影響,更適合作為量化對衝工具。國泰君安認為,該股數成價股包含中小板、創業板股票不多,基於股指期貨T+0、流動性好、可做空、高杠桿等特點,可能當作小盤股投資標的。

  “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同時上市,對基礎資産的影響很可能相反,短期市場波動可能加劇。”申萬宏源總結。

  操作策略〉〉

  業內普遍認為,做空工具增加對估值過高的中小盤題材股形成利空。兩類個股可能受益:一是擁有期貨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如美爾雅新黃浦新湖中寶弘業股份天利高新、中大股份等;二是擁有期貨公司的券商,如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等。

  新股發行魔咒

  牛市發新股變利好?

  昨日,上交所發行部相關人士表示,新股發行在牛市是利好。他還表示,人民日報近期大量增加股市內容,充分顯示國家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決心。

  不過,投資者沒有忘記歷次逢新大跌的教訓。去年5月,當證監會做出“從6月到年底,計劃發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的表態後,市場曾經認為,新股發行對市場的壓力基本消除。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恢復新股發行以來,申購當日上證下跌概率高達70%。

  去年6月新股發行重啟以來,多是批量集中發行節奏,雖然總量並不大,卻導致每到公佈新股發行日期時,股市就出現大幅波動。與往年不同,衝擊A股的並不是投資者對IPO的恐慌情緒,而是各方對新股空前的申購熱情帶來的資金流失。隨著新股認購結束,A股重新展開一輪升勢。

  操作策略〉〉

  出於對屢屢被驗證的新股魔咒效應,部分操作靈活的投資者擅長利用魔咒進行波段操作,即在新股批文下發到新股申購,股市下跌之時買入,等新股申購結束,趁大盤上漲之時出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