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碎片化”造成現代人智商下降

  • 發佈時間:2015-04-15 08:32:0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黃永明

  人類正處於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隨時被打斷,時間的碎片化越來越強。

  科學家發現,處於這種多任務切換狀態下的人,其智商的下降越來越嚴重。

  在做事情同時又忙於回郵件的人IQ會下降10點

  2004年,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資訊學教授格洛裏亞·馬克帶著她的研究生對兩家美國科技公司的員工做了1000小時的觀察。他們發現,辦公室裏的員工平均每11分鐘就會被電話、電子郵件或同事打擾一次,而他們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早先的工作上則需要25分鐘。

  這些數字讓人困惑:如此一來,人們如何能把工作做完呢?英國的隨筆作家比科·伊耶更是由此引申説:“這意味著,我們永遠追不上我們的生活。”

  在手機和電子郵件被發明之前,如果撥打座機電話無人接聽會被認為是正常的;而現在,如果撥打手機未被接聽就會被認為不正常。以前發一封郵件的成本很高,人們也不會每天將大量的時間用於回復郵件;現在完全不同了,以至於一名神經學科學家10歲的兒子在被問到他爸爸做什麼工作時,他給出的回答是:“爸爸的工作是回復電子郵件。”

  在洛裏亞·馬克發現辦公室裏的干擾週期之後10多年裏,技術帶來的分散人們注意力的因素越來越多。我們過不了一會兒就要把手機螢幕按亮看一下,時不時地會中斷談話去查看微信消息。而各種手持設備讓我們隨時隨地在回郵件。

  “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移動設備增值並一直處於運作狀態,隨時能被打斷,觀看者時間的碎片化越來越強。”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的訪問研究員詹姆斯·肖特這樣説。研究持續被打斷對人所産生的影響,甚至形成了一個科學領域,叫做“中斷科學”。其中一個常被提及的發現是,在做事情同時又忙於回郵件的人,其IQ會下降10點,這種影響比吸大麻所起的作用都大。

  心理學家還發現,正是由於技術讓人們能夠實時地了解到事情的發生,這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必須馬上就應該了解清楚。但實際上,許多消息可能並非那麼重要。

  人腦並不能真正地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在科學家看來,人們其實更像是業餘玩轉盤雜耍的人,同時有幾個盤子在棍子頂端旋轉,表演者要在盤子間週旋,以防止盤子掉下來。

  人腦並不能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它只是在不同的任務間來回切換。這是科學家們反覆證明的一點。就像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丹·西蒙做的著名實驗所演示的那樣:當人們去觀察視頻中的籃球運動員究竟傳了幾次球的時候,會有一半的人可能看不到在傳球過程中從場地上大大咧咧走過一隻“大猩猩”。

  科學家的一些初步研究證實了我們的直覺:如果你同時做兩件事情,那麼你哪件事都做不好。

  馬克和同事發現,人們在努力用更短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但這樣做是有代價的。一方面,它會讓人的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有些時候人們是以犧牲工作品質為代價的。神經科學研究者發現,在不同的任務間切換會讓大腦感到疲憊和暈頭轉向。這不僅會影響到人的認知水準,還會影響人的身體機能。

  加拿大神經科學家丹尼爾·列維京指出,多任務工作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在此過程中,人要不斷地作決定:“我看不看這個資訊?我是繼續手上的工作,還是先做另外那件事?”一個人在小事情上作了很多次決定之後,他進入到消耗殆盡的狀態,而此時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出現,那麼他就可能作出一個很糟糕的決定。

  有了網際網路,由多巴胺帶來的慾望能夠快速得到滿足

  人們著迷于微信、微網志,有種無法抑制的衝動去查看最新消息,這可能與大腦中的多巴胺有關。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肯特·貝裏奇的研究,多巴胺促使人們去尋找報償,它讓人們“想要”。

  研究顯示,當出現意料之外的新穎事件時,人腦會分泌出多巴胺。有了網際網路,由多巴胺帶來的慾望能夠快速得到滿足。比如,想要跟朋友説話,那就立即發一條微信給她,在半分鐘之內就得到了回復,然後你就想要繼續回復。這形成一種“想要”和“滿足”的迴圈,每一次滿足都帶來更多的慾望。

  神經科學家波德瑞克認為,人們一次次尋求資訊的刺激與一次次尋求毒品的刺激是類似的。“我們的自控能力太弱了”。這樣的生活狀態讓比科·伊耶感覺到,“我們越來越像是急診室醫生,永遠處在待命狀態”。

  在一項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人們在談話時,僅僅是出現手機,就足以給人際親近程度和談話品質造成負面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公司開始設置專門的“安靜期”,即每星期中都有一段時間要求所有員工關閉電腦和手機,然後靜思幾個小時。在波德瑞克看來,在現在這種快節奏的多任務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成年後的大腦與前人是否會有不同,以及會有怎樣的不同,是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答案的問題,而這正是一個“百萬美元問題”。

  (據《南方週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