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老字號”持續走俏(委員手記)

  • 發佈時間:2015-04-15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河北省政協委員  郭會斌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華老字號”是指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産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

  2014年6月以來,作為長期關注和研究“老字號”發展的政協委員和國家級科研項目主持人,我得以有機會深入到“老字號”密集的北京、天津、廣州、南京、杭州,以及河北省的石家莊、保定和唐山等地,走街頭、訪民間、下企業、進政府,了解“老字號”的生存、發展實情。

  如今,“老字號”還走不走俏?在調研中,我發現不同的群體,都站在不同的角度,在評説著“老字號”。一位北京人説:家庭聚餐時,還是喜歡吃吃烤鴨,喝喝二鍋頭。在廣州的一家“老字號”腸粉店,一位老人對我説:他每天上午9點半都來這兒要上一碗;另一個高中生也説:這差不多是每天的早茶,吃完後正好上學去。在南京,一位剛剛跳完廣場舞的中年婦女説:旁邊那家“老字號”小吃(馬祥興菜館),既保留了過去的品種,也增加了不少新品種,緊挨著老店又擴大了營業場所,還能為年輕人舉辦各類風格的宴會。杭州的一些傳統“老字號”小吃店,生意也非常紅火,往往從早晨5點半一直開到晚上10點。這説明,事關民生的大量“老字號”不是沒有市場需求,也不是市場需求在萎縮,事實上,它們已經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消費者已經離不開“老字號”。

  近年來,各地為支援“老字號”發展,相繼出臺鼓勵政策並撥付扶持資金,實際效果如何?在一家“老字號”醬菜廠,副廠長説:前幾年省裏下撥的50萬元,不知道如何花掉了,等審計時可遭了大難!當我有機會找到商務廳當時的負責官員時,他説:國家曾給省裏共下撥了1800萬元專款,剩下了幾百萬元沒往下撥,也不知道幹嗎用了。我再問:款的詳細用途、所起到的作用,你清楚嗎?他説:撥就撥了唄,沒管那麼多。現任的官員也説:關於“老字號”扶持政策,商務部發過文件,接到文件我就轉發文件;也沒有再撥過款項。這説明,一些地方執行文件精神比較粗糙,工作不精細,財政資金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以文件落實文件,工作不實、漂浮;好的政策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貫徹,難以轉化為生産力。

  在一家“老字號”飯莊,董事長和總經理讚美市領導:我們市長可好了,不僅給了我們廉價的土地,進行蔬菜基地建設;老店拆除後,還幫我們找新地方、協調租金。感恩之情溢於言表。同樣,一家“老字號”扒雞公司的董事長説:“政府積極協調銀行,讓我們獲得了2億元的貸款,其中5000萬元還是低息長期的。”可另一家“老字號”——“老萬寶”商場則沒那麼幸運,因城市道路改造,它已經成為老市民的記憶。當我尋訪到一位當年的職工時,她説:自從拆除後,一直沒有合適的營業場所,大部分員工下崗了。

  “老字號”的存續和發展是我國商業文明傳承的重要內容,“老字號”不能消亡,也沒有理由消亡,應加大扶持力度,改進扶持方式。建議進一步尋訪民間的“老字號”,改普惠補貼為專項獎勵,同時引導“老字號”融入當代,在傳承經典的同時,走創新之路,使之適應和滿足當代消費者的需求。“老字號”的樓、堂、軒、齋、閣等,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發展和沿革的見證,應著力保護。在城市改造進程中,地方政府應在原地段預留營業場所,並努力降低“老字號”的運營成本。只有全社會都積極行動起來,“老字號”才能持續走俏,永不過時。

  (文 言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5日20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