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博士生持證上講臺是對教育的負責

  • 發佈時間:2015-04-14 01:30: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育時評

  近日,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透露,川大正在醞釀一項新的規定:取得《教師資格證》和《教學能力培訓合格證》雙證的老師才可以上講臺,博士生畢業不能直接當老師,需要先做專職博士後,學術水準取得一定成績之後才可以給學生上課。確實,科研能力不代表教學能力,取得雙證不僅意味著教學水準的提升,還能增強教師的榮譽感。

  長期以來,某些高校進人存在著簡單化傾向,過分看重文憑,唯科研是瞻,往往忽視教師真正的教學能力,教學試講環節成為擺設,最後清一色成了拼論文,誰發表的論文數量、刊物級別高就優先錄用誰。這些博士生進入高校後,由於教學能力不夠,很難立即適應課堂。即使登上講臺,也往往照本宣科,過於理論化,專業化,致使學生興趣寡然,課堂效率低下,影響了大學教學職能的發揮。筆者認為這些都源於大學在選擇教師時,過分看重學歷、科研,忽視教學能力造成的。因此,高校需要改進和調整進人思路,優中選優,確保選到合適的人選。

  其實,高校看重科研並沒有錯,錯的是把科研能力等同於教學能力,唯科研是瞻,片面地認為,只要科研做得好,教學就一定好,忽視教學的基本規律。大學講臺,並不是拿到了學歷,就有資格登上去講課的。那樣,我們的講臺也太好登了;那樣,我們的教學也太容易了。

  相比之下,筆者認為基礎教育對教師的要求相對嚴格些。當年筆者在中小學任教,根據要求教師不但應該具備基本的學歷,還需要具備教師資格證,這就是所謂的職業準入證,要持證上崗,這是一個硬性條件。然而,具備了這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具備課堂達標證,就是你的授課應達到一定的標準,否則,還是不允許登上講臺。這看似有些繁瑣,其實,大有必要。這是一種對教學負責任的態度和精神。

  因為教師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教師,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幹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幹得好的。好的教師,必須經過層層篩選,層層過關。倘若不能優中選優;倘若教師連最基本的教學技能都不具備,又怎麼能保證我們的學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因此,對於高校教師而言,必須嚴格把關,不允許無證上崗,也不應盲目地將剛剛畢業的博士生直接推向講臺,而是要給他們一個適應期,讓他們外練形象,內練內功,時機具備時,方允許其登上講臺。

  這既是對我們的學生負責,是對我們的教育負責,更是對我們的未來負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