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嶺南書畫市場今年或呈五大趨勢

  • 發佈時間:2015-04-13 05:31:4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投資界有句並不古老的訓言:“注意微觀,賺小錢;把握宏觀,賺大錢。”意思很直白,告誡投資者,要想賺到大錢的話,就要在決定自己的投資計劃之前,看準一個行業或者一個地區未來發展的風向和大勢。

  話雖籠統,但確實值得去領悟。以10年為區間來觀察2001年至2011年的藝術品行業走勢,我們會發現不僅國內的市場規模翻了幾十倍,一些名家的作品價格也翻了幾十倍。這意味著,在2001年,只要買入嶺南畫壇任何一位名家的作品,到了2011年來賣出,都可以獲得超10倍的投資增值利益。獲利的原因一部分歸功於畫家個人學術成就和市場運作的成功,更大部分則根源於藝術品行業的整體成長。由於眾所週知的鑒證評估的障礙,國內藝術品行業的成長並沒有依賴高杠桿的助推,但它在這一時間區間所表現出來的市場爆發力不僅絲毫未輸于房地産,反而遠遠把房地産拋在了後面。

  嶺南書畫市場與國內其他地區的市場相比,有著很明顯的地域特徵,一種比較直觀的印象就是,廣東的收藏者普遍比較認同嶺南藝術家的作品,而嶺南藝術家亦大多數也習慣把自己的根據地放在嶺南。為此,一些藝術品投資者問筆者,在去年全國藝術品縮量下調的宏觀趨勢下,嶺南區域市場是否同樣遇寒?今後一年的走勢又將如何?結合筆者近幾年對嶺南書畫市場的調查研究,以及最近一段時間與一些大藏家在私下場合的交流和探討,現嘗試從以下五方面作一簡單分析,以期對以投資為目的進入市場的買家有所幫助。

  其一,市場結構化調整進一步加劇。一線老年書畫名家的作品市場逐步趨於穩定,但是因為前15年市場爆髮式增長已經嚴重透支了這部分藝術家作品未來的市場增值利益,因而其未來增速將面臨下行壓力,尤其是市場操作手段運用較多、學術支撐不夠的作品,投資風險將會加大。不過,高齡藝術家由於開始逐步減産和封筆,其作品成為商業資本追逐的“優質藍籌股”,升值仍值得期待,建議手頭有貨、尤其是掌握精品的藏家繼續“持股”待漲;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市場規模和份額將不斷加大,原因是其價格相對老名家來説比較低,且未來的市場成長空間較大,已經普遍成為一些專業藏家進行中長線投資佈局的首選或重點。不過,中青年板塊也被認為是目前市場泡沫較多的板塊,一部分完全靠市場炒作起家的藝術家作品價格虛高,市場的下盤受制于寡頭炒家,一旦“莊家”因為資金鏈緊張或興趣轉移而集體拋售,在沒有大眾收藏者及時接盤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會面臨價格斷崖。建議投資者在價值判斷上回歸作品本身,避開那些宣傳價格與實際流通價格落差過大的作品。

  其二,學術對商業的影響作用將提升。一大批早期參與市場的炒家,經過多年自我學習和歷練,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大大提高,有部分開始逐步轉變成專業藏家,而作為市場一直以來的主力買家,他們在價值取向和“玩法”上的自然轉變,將主導市場沿襲的商業標準不斷向學術靠攏。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很多辦有畫廊和私人藝術館的藏家開始介入到辦刊辦報,並以此為手段加強與學術機構的聯姻,許多商業展甚至主動邀請美術院校或者學術組織來冠名主辦單位。可以想見,江湖藝術家的未來生存空間將越來越狹窄。

  其三,市場外向型藝術家將越來越多。嶺南書畫市場的地域壁壘將會因為逐步頻繁的國內交流而受到衝擊。以魯逸堂為代表的一批本地藝術品經營機構近幾年不遺餘地地推動嶺南畫家“北上”,一定程度上開闊了本地藝術家的眼界,同時也讓更多的外地藏家開始關注嶺南藝術家的作品,這種“市場勾兌”的方式比學術上的“南北對話”更有利於激發嶺南藝術家“走出去”。對於投資者來説,嶺南市場未來流通的作品結構將越來越多元化,而具有全國視野的機構將提前佔領市場高地。

  其四,拍賣行對市場的主導優勢將進一步增強,而藝術資産化消除不了的障礙將迫使一部分資金鏈緊張的畫廊加速退出市場。畫廊業融資難是藝術品行業的老話題,像鑒證評估這些客觀障礙是短期內無法消除的,加上今年整個行業形勢持續回調,小畫廊的成本壓力和投資風險只會加大而不會減小。很多拍賣企業直接參與一級市場是行業公開的秘密,加上與老藝術家合作的難度不斷加大,小畫廊普遍只能靠經營風險最高的中青代藝術家的作品來維持生存,未來被行業淘汰出局的幾率越來越大。

  其五,高逼真的贗品將加大對市場的滲透。假畫在各種“名利場”上從來都不缺乏追隨者,一些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則幫助這個地下産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不過,由於贗品氾濫而造成的交易風險,也會倒逼整個行業反思市場規則和鑒定體系的不足,藝術品鑒證和溯源體系的建設將獲得越來越多人支援。

  馮善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