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産性服務業是創新之橋

  • 發佈時間:2015-04-13 03:29:22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秦詩立

  創新是人類發展永恒的動力。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系統全面地闡述了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所需環境營造與制度改革。浙江也明確把制度供給與創新驅動作為締造“新浙江活力”的雙引擎。

  確實,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下降壓力和國際經貿競爭新格局(如TTP和TTIP談判帶來的貿易新格局、德國工業4.0戰略等帶來的高端製造新格局、東南亞與印度工業化帶來的中低端製造新格局)壓力,我國從戰略高度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已成為必須、必然的路徑之選。浙江處於我國改革開放前沿,經貿外向度高,優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更有關鍵性、緊迫性。

  但國內外經驗教訓表明,無論是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還是文化創新、制度創新,都難以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或者轉化的成效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特別是在科技創新領域,包括浙江在內,科技成果轉化為重大行業共性技術突破、重大産業化應用突破的效率總體偏低,對科學、經濟的帶動引領能力還亟待增強。

  究其根本原因,創新驅動戰略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工程,單純就科技突破而創新、就加大科研投入而創新,或就人力資本激勵而創新,而不能實現創新要素與環境組合的有機化,很可能會影響創新驅動的成效。此次國家“創新驅動若干意見”重點沒放在需突破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領域,而放在了創新驅動所依賴的激勵創新公平環境營造、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建立、金融創新觀念強化、培養利用與吸引人才機制創新等外部環境建設上,本身就有很強創新性。浙江注重制度供給與創新驅動的互動共促,亦體現了“功夫在詩外”的理念與用意。

  進一步,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並不能直接推進製造做強,兩者間還需有高活力的催化劑或強溝通性的橋梁存在,以能更好實現實驗室與決策咖啡屋、中試基地、製造車間等載體間的無障礙化對接,以能更好推進創新科技的實用化改造、創新整合的效益放大、創新産品的市場化調整,以便形成高效、便捷、正向的創新、應用、深化、再創新反饋機制,保障創新的動態化、持續化。

  那麼,這些催化劑或橋梁是什麼呢?是發達的生産性服務業,新時期它主要由研發設計服務、資訊技術服務、投融資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商務諮詢服務、技術外包服務、售後增值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組成。這類服務業需大力發展。加快成為相對獨立、富有活力的現代産業集群,更要成為支撐和保障創新驅動能夠充分帶動製造做強的催化劑與橋梁。

  可以認為,只有生産性服務業十分發達,創新驅動戰略才能高效實施,保障製造做強等願景實現。實際上,根據統計分析,近年來浙江生産性服務業增加值每增1元,可帶動工業增加值增1.78元;不含交通運輸和批發業的新興生産性服務業,其每增1元,更可帶動工業增3.02元。從而,可較好理解國家近期陸續出臺《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中國製造2025年規劃》等文件間的內在脈絡。類似,浙江也需加強創新驅動戰略相關規劃與政策配套。

  再進一步,創新很大程度上意味放棄現有,乃至否定自我,意味承擔風險以及對未來不確定的不安。從而,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不僅需要有好的激勵環境和條件作為保障,還需把創新作為一種文化,來大力宣傳、用心讚美、高度肯定,對創新失敗給予充分理解和寬容,而得到全社會的尊重、信奉與流行。唯如此,創新驅動才能成為一種自覺行動,成為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浙江創新文化較為濃郁,新時期亦需進一步發揚、更新。

  總之,包括浙江在內,在重視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的同時,需更加重視戰略的內在邏輯清晰,積極形成創新文化流行——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生産性服務業發達——製造做強實現的邏輯架構。

  (作者單位: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