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畝水稻減産絕收”,究竟誰之過?

  • 發佈時間:2015-04-13 02:30: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娜

  幾天來,一則安徽“萬畝水稻減産絕收”的新聞使得“超級稻”、“隆平高科”等陷入輿論漩渦。在這過程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也在傳播,那麼從事件本身來看,“萬畝水稻減産絕收”,究竟誰之過?

  是超級稻之過嗎?

  一些觀點把矛頭直指“超級稻”,認為“19年來,超級稻試驗産量高歌猛進,中國稻穀總産量和單産卻未見顯著提高”。顯然,超級稻這次真的是“躺槍”了。因為涉事的水稻品種“兩優0293”根本不是超級稻品種。據統計,2005年以來,農業部累計冠名了146個超級稻品種,後陸續有28個品種被取消了資格,目前仍有118個超級稻品種在確認範圍內。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取消前還是取消後,“兩優0293”從未進入超級稻名單。

  話説回來,即便“兩優0293”真是超級稻品種,也不能因為一個單一品種的單一事件就質疑整個超級稻群體,更不能因此否定以袁隆平為代表的一代代水稻育种家不斷追求、不斷刷新的高産量。當然“科學家産量”不能等同於“農民産量”,但正是科學家通過多種因素最優組合,不斷創造糧食産量的“極限理論值”,才為“農民産量”的提高設定了奮鬥目標,奠定了實現基礎,更探索了在現實中可學可用的方法和路徑。

  事實上超級稻在過去的十幾年裏推動了我國水稻整體産量的提升,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農業部2014年統計資料顯示,超級稻品種推廣面積已達到1.36億畝,約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30%,平均畝産達到590.8公斤,與同等種植條件下的非超級稻品種相比,畝增産68.8公斤,增産幅度達到13.2%。

  是審定制度之過嗎?

  更有人因此質疑我國的品種審定制度、甚至國家糧食安全政策,認為“重産量不重品質”。什麼是好品種?當然要高産、打出糧食口感好,還要抗病抗蟲抗旱抗風,最好還要適合機械化收割、輕簡化栽培……但現實是,“零缺陷”的品種幾乎不可能,“就像魔方,對齊一面兩面容易,把六面都對齊很難。”這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曾經做的一個形象比喻。這就涉及一個選擇的問題,我們到底想對齊魔方的哪一面?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基本國情出發去理解,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個別品種可以走多元化路線,但整體對品種“高産”特性的追求始終是育种家們的第一追求,也是國情的必然選擇。當然,隨著人們對糧食口感的新需求和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需要,米質、抗性等指標已經被正視。近年來的超級稻品種米質已經有了很大提升。對於抗性,有關部門也在及時修訂審定辦法,去年8月發佈的新修訂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中,更加重視品種的安全性,對抗性不達標品種實行一票否決。

  是種子之過嗎?

  在這一事件中,隆平高科種子包裝“內外標簽不一致”為人所詬病,這確實是行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過就“兩優0293”來説,品種是已審定品種,種子品質合格,推廣區域符合審定區域,可以説,種子本身並沒有問題。而且,“兩優0293”是在安徽省已經種植7年的“老品種”,雖然抗性低,但當地是“稻瘟病輕發區”,7年裏不但沒有發生問題,而且因其抗倒伏、産量高的特性受到歡迎,僅在安徽蚌埠就累計推廣14萬斤種子。但是,就是這個正常年份的輕發區,今年卻偏偏因遭遇陰雨寡照,稻瘟病發生了。

  這也是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根據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農業委員會和淮上區種子管理站的鑒定,結論為:田間出現的危害情況係典型穗頸瘟危害所致。

  但這個結論還遠遠不是句號。這雖然是一次因為特殊天氣條件、病害情況産生的單一事件,但也反映了農業仍然是一個靠天吃飯、充滿風險的弱質産業,而類似的事件發生時,農民總是最大的受害者,如何避免和補償農民的損失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增強農業保險機制,進一步提高當前保險的保障水準和覆蓋率,讓農民在遭到災害後有一個最基本的保障,與此同時,種子企業從保護自身品種和品牌的角度來講,也應該主動與保險公司合作探索化解品種推廣風險的保險種類,建立品種風險救濟機制,降低自身和農民雙方的風險。

  另外,要對農民加強技術指導,及時提醒該打藥了、該澆水了、該除草了,要利用各種手段及時把應對措施送到農民手中去,規避和防範風險。政府需要提供更好的預警服務、更健全的農技推廣網路,企業也應該針對自己的品種對農民做點對點的技術指導。

  (相關報道詳見今日五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