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百億殘保金為何沒有提高我國殘疾人就業率?

  • 發佈時間:2015-04-10 08: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政部2014年7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作為地方政府性基金的一項,2013年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下簡稱“殘保金”)總收入248.75億元,總支出185.75億元,自1994年起開始徵收、2010-2013年間,殘保金連年收支高達百億元。

  同時,我國殘疾人就業率自2007年起就一直維持在45%上下。北京師範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賴德勝在《2013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一書中寫到,“在2007-2012年,我國殘疾人總體就業率分別為46.4%、46.8%、44.9%、44.2%、43.7%和45.2%”。

  一百億,這樣一大筆專項資金為何沒有提高我國殘疾人就業率?

  千萬有勞動能力殘疾人沒有實現就業

  “我是一級肢體殘疾人,非常希望有人能幫我找一份工作。但是我從沒上過學,認識的字也都是父母和姐姐教的。上哪去找工作呢?只能刷刷單,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家住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魏莊鎮後劉口村的麻海超患有成骨不全症,“從小到大,骨折的次數數不勝數”,現年25歲的他已經全身變形,胳膊腿都是扁的。所幸的是,他的雙手還算靈活,這才加入了一家“刷單公會”,偶爾賺幾塊零花錢。

  當記者問起政府相關部門有沒有給予他相關幫助時,麻海超有些激動。“這25年裏,我只吃了6年的‘低保’,每月60元。這還是因為2009年的下半年,我們村為了搞新農村建設,把我家的地徵用了,怕我們向上級舉報,才給了我一個低保。其他我就不知道了,也沒人告訴我。”

  至於近幾年開始施行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他更是聞所未聞。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截至2010年末,我國殘疾人總人數已超8500萬,約佔全國總人口比例的6.34%。這其中,處於就業年齡段(男16-59歲、女16-54歲)的殘疾人近3200萬,農村2400多萬,城鎮770萬。

  “截至2012年底,全國城鎮實際在業殘疾人數為444.8萬,農村實現就業人數為1770.3萬,其中1389.9萬人從事農業生産勞動。”賴德勝向《經濟》記者介紹説,按照每年新增30萬左右殘疾人勞動力計算,目前約有上千萬有勞動能力、達到就業年齡的殘疾人沒有實現就業。

  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殘保金只能專項用於就業

  《經濟》記者致函多地殘疾人聯合會,向他們了解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廣州市、深圳市殘聯在答覆函中均表示,殘疾人聯合會免費為在當地求職的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殘疾人專場招聘會、職業介紹、殘疾人崗前適應性訓練以及殘疾個體從業人員社會保險資助等多種服務。廣州市殘聯官網2014年10月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廣州市殘聯使用政府性基金財政撥款6400.96萬元,包括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和彩票公益金支出兩項。涉及殘保金的支出中,就業和培訓支出49.98萬元,職業康復支出581.49萬元,其他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支出4686.19萬元。針對最後一部分支出款項,廣州市殘聯向《經濟》記者解釋為“殘疾人托養、殘疾人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等”。

  深圳市殘聯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則表示,該地區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專項用於殘疾人就業、康復、教育、扶貧等方面。“殘保金在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以及和就業相關的職業康復訓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長期關注殘疾人就業問題的首都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廖娟卻對於廣州和深圳殘保金使用的合理性表示了質疑。她提出,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殘保金只能專項用於就業。“其他領域的支出不應該動用就業保障金,而應該從各自領域的專項資金出錢。比如,教育方面,財政部門會下達特殊教育資金,幫助殘疾人接受教育。”

  按照財政部下發的“暫行”了20年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管理暫行規定》,“保障金”只能專項用於:補貼殘疾人職業培訓費用;獎勵超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及為安排殘疾人就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有償扶持殘疾人集體從業、個體經營;經同級財政部門批准,適當補助殘疾人勞動服務機構經費開支;以及經同級財政部門批准,直接用於殘疾人就業工作的其他開支。

  廖娟還特別指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殘保金沒有全數用於殘疾人就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與其他專項資金相比,這筆錢往往數額很大,至少殘聯內部,有很多其他的部門,包括康復、教育等,都是很‘覬覦’這部分錢的。”

  北京師範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賴德勝也告訴《經濟》記者,一些殘疾人勞動服務機構內部人員向他透露,殘保金用於殘疾人就業的比例,在市縣一級,只有10%左右。

  除了流向殘聯的其他部門外,廖娟還了解到,殘保金也常常被用做一些形象工程。“比如説,建一個所謂的殘疾人就業服務大樓。確實,這也算是用於就業了。但實際上,蓋這樣的樓能給殘疾人帶來哪些實惠呢?很少有殘疾人會去那樣的地方。蓋個樓也只是空在那裏,沒有幾個人用。”

  殘保金與其他財政收入混為一談,難探明去向

  殘保金通常由各地稅務或社會保障部門徵收,收取後直接入庫歸財政管理,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包括殘聯的經費都是由財政部門下撥,因此,常常有部分地區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雖然雇傭的殘疾人未達比例,但他們也並不實際繳納殘保金。“至少就我所了解的,西部就有一個縣,它的財政部門並不會單獨列出殘保金,而是和殘聯説,你開展工作差多少錢,我來給你兜底。”廖娟説。這樣一來,殘保金與其他財政收入混為一談,很難探明其具體去向。

  之所以由其他機構代為收繳殘保金,也實在是一種無奈之舉。“按國家規定,殘保金應該由殘聯來徵收。但是在徵收的過程中,殘聯沒有權威,它來組織收繳,是收不上來的。”廖娟告訴《經濟》記者,在2005年、2006年前後,我國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普遍委託給地方稅務部門和社會保障部門徵收,還有一些地區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殘保金直接由財政代繳。這也就直接造成了政府部門自己向自己收錢,“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也就難怪會常常出現殘保金混入其他財政收入的現象了。

  海口市殘疾人聯合會的工作人員也曾向記者抱怨,海口市僅市、區兩級機關事業單位應繳納的殘保金就高達千萬元,但每年實際收繳僅能達到2%左右。

  而針對企業徵收的殘保金,雖然情況略好于機關和事業單位,但仍然難以收齊。“在徵收殘保金的時候,常常是企業能交多少錢徵收部門就收多少錢,很少具有強制性。另外,即便能夠全額徵收,殘聯也需要交給徵收部門一定比例的代扣金,相當於徵收部門的‘工作經費’。”廖娟説。

  殘聯的職業培訓需要結合市場

  在珠海工作的河南籍殘疾人李陽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表示,殘聯的職業培訓沒有結合市場需求和殘疾人的求職需求,常常都是一些沒有用的培訓。

  2014年6月,深圳市殘聯下屬單位內部人員卻曝出該單位一年的培訓和活動經費高達數千萬元。“殘聯給殘疾人提供五花八門的培訓,這些是從殘保金拿出錢來搞的,這些培訓根本沒正規、沒像樣的。這麼點殘疾人,花這麼多資金,合理嗎?”李陽激動地説。

  家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殘疾人田中雙也對殘保金的支出表示質疑。

  今年65歲的田中雙是腦癱患者、三級肢體殘疾人,但他通過自學成為家電維修高級技師、電腦高級工程師,曾受聘于哈爾濱市多家電子技校乃至黑龍江省勞動保障廳,是一位從教20餘年的優秀教師。

  退休之後,田中雙愈發想要把他的技術本領免費傳授給更多殘疾人。“我去找市殘聯、省殘聯,想問問他們能不能幫我把這個培訓班辦起來,結果人家都説不管。”

  不久之後,田中雙卻接到了哈爾濱市廣播電視大學的聘請。“殘聯委託電大給殘疾人做電腦維修培訓,結果電大又請我過去講課。那我就不明白了,為啥非得繞這一個彎?為啥殘聯就不同意讓我直接給這些學生講課?”

  據知情人士介紹,哈爾濱市殘聯委託電大進行電腦培訓的開銷是4000元/人。一個40人的培訓班,差不多需要16萬元殘保金的支援。“我做培訓免學費,電大培訓還要和殘聯收錢,為啥殘聯寧可和電大合作,也不願意幫助我把培訓班辦起來?”田中雙非常不解。

  殘聯拒絕田中雙的請求後,他就自己在網路上發佈開班資訊,招收殘疾學員到他家裏免費聽課。然而,有一些學員並不滿足於免學費。“常常有學員來問我,田老師,我跟你學習你給我多少錢?”田中雙後來才了解到,如果這些學員到殘聯參與培訓,殘聯不僅中午管飯,還為學員提供每人每日10元的補助。

  把殘保金用到職業培訓,用到午飯和聽課補助,名正言順、無可指摘,但這麼做,真的能保障殘疾人就業嗎?

  殘保金低於社保——阻礙了李接新的就業路

  對於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的殘疾人李接新,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015年農曆新年前夕,他任職了7年多、續簽過3次勞動合同的永州市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處,突然與其中斷了勞動合同。“説要清理臨時工,突然之間,就強迫我簽了離職手續。”李接新説。

  由於勞動合同未到期,永州市政府補償了李接新1500元(即他一個月的工資),還將其推薦至永州市某民營物業公司就業。這家民營企業寧可交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也不願意為他繳納社會保險。

  根據《湖南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規定》,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後必須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否則就不能算作安排殘疾人就業,同時,還應按規定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賴德勝分析,之所以會出現“寧可交殘保金,也不交社保”的現象,原因就在於,就業保障金是相對低的。“交了社會保險,就意味著你必須要用這個人,而交殘保金,那我隨時可以辭退他。而且,安排殘疾人,實際上還要增加大量的基礎設施。為了增加一個殘疾人員工,甚至可能需要把整個辦公場所都改造一遍。這是政府減免稅收等種種優惠政策所無法彌補的。”令人更為憂心的是,各級殘聯都 在強調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徵收,反而忘記了,“殘保金只是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手段而非最終目的”。

  20年來,殘保金的收入與支出狀況甚少公開,其對殘疾人就業的實際效果也飽受爭議。殘保金到底怎樣才能切實保障殘疾人就業?

  賴德勝和廖娟均認為,殘保金是否好好利用首先需要政府財政的公開透明;其次,針對殘疾人的培訓效率低下更需要一套完整體系來執行和評估。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則表示,財政部在2014年底下發了《關於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明確:包括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在內的11項政府性基金自2015年1月1日起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從2015年開始,相關部門必須在部門預決算中公開殘保金的收支情況,也就不會再存在所謂‘不屬於資訊公開範圍’的這種説法。這樣一來,將有利於公眾更好地監督殘保金的使用情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