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代傳奇 探險世家

  • 發佈時間:2015-04-10 01:31: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姓名:皮卡德家族

  檔案:瑞士的皮卡德家族是著名的兼具科學與探險精神的“科學世家”。他們自稱探險並不是為刺激,而純粹只為科學研究。祖父奧古斯特·皮卡德是第一個飛上15000米高空的人。兒子雅克·皮卡德下潛到海平面以下11000米,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孫子伯特蘭·皮卡德則是首個駕駛氣球不間斷成功環繞地球的人。

  名言:這3個人最瘋狂的夢想是變成魚或變成鳥。不過,很了不起的是,他們最終夢想成真。

  3月31日淩晨,重慶江北機場萬里無雲。1時35分,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在此安全降落。一時間,兩位飛行員伯特蘭·皮卡德和安德烈·博爾施伯格成為我國科學迷關注的焦點。其中,伯特蘭·皮卡德及其家族極富傳奇色彩的經歷尤其讓人讚嘆不已。

  在瑞士,皮卡德家族可謂聲名赫赫,對科學的極致求索和探險精神流淌在家族每個成員的血脈裏。從伯特蘭·皮卡德的祖父奧古斯特開始,每一代都會有挑戰人類極限的超級人物出現。

  奧古斯特·皮卡德: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骨瘦如柴、前額光光,尖鼻子,圓眼鏡,這位外貌古怪的傢夥是老皮卡德(奧古斯特·皮卡德,1884—1962)。在上世紀20年代的瑞士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這位物理學教授可是位十足的怪人。

  一次,一位學生被站在校園裏不知所措的皮卡德教授拽住,“抱歉,你知道我現在應該去哪嗎?”學生熟悉老師的時間表,順手指了指課堂。老皮卡德拍了拍光禿禿的腦門:“哦,那我應該是吃過午飯了。”幾分鐘後,這位健忘的教授又在黑板上表演起了“雙手互搏術”:他右手飛快地畫著複雜的圖形,左手則龍飛鳳舞地在圖旁填上了相關説明。

  人能飛得多高?這是老皮卡德長久以來努力探尋的問題。1930年,這位發明天才製作了一個封閉的球形鋁制貢多拉(熱氣球下方懸挂的吊籃),並籌劃著一試身手。

  1931年5月27日,他乘坐自己設計的密封艙式熱氣球到達距離地面15781米的大氣平流層;1932年8月18日,他把記錄提升到16201米;接著他又興致勃勃地一再提高成績,27次挑戰過後,紀錄被定格在23000米。這個紀錄如此讓人望而生畏,以至於除了老皮卡德,再沒人對挑戰它抱有一絲奢望。

  奧古斯特不愧為一位探險家。實現了飛翔之夢,他開始將目光從天空轉向海洋。二戰後,他把製造氣球控制艙的經驗運用到設計深海潛水艇中。1953年,老皮卡德隨“的裏雅斯特號”潛入第勒尼安海中3150米,一不小心又創造了世界紀錄!至此,老皮卡德成了當時名副其實的超級英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正是因為他的“通天之才”,《丁丁曆險記》裏發明瞭著名的鯊魚潛艇和登月火箭的卡爾庫魯斯教授,就是以他為原型塑造的。

  這位科學“老頑童”畢業于蘇黎世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愛因斯坦的校友。據説,他自己設計熱氣球升空除了滿足自己無比旺盛的好奇心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幫助他在索爾維會議上認識的老校友愛因斯坦收集關於宇宙射線的數據。

  這一“據説”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已無法考證,但老皮卡德的確是索爾維會議連續五屆的成員。最著名的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的合影,匯聚了當時世界上最牛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居裏夫人、普朗克、洛倫茲、玻爾、薛定諤……個個都是如雷貫耳。瘦瘦高高的奧古斯特·皮卡德也出現在合影中。

  雅克·皮卡德:老爸,我要潛得更深!

  生長在對科學和探險有如此狂熱追求的家庭,兒子小皮卡德(雅克·皮卡德,1922—2008)不走上父輩的“老路”才真是奇怪。1931年5月27日,父親奧古斯特乘坐熱氣球首次飛到大氣平流層的時候,他才9歲。這個尚在稚齡的孩子仰望天空時,心裏想的應該是:怎麼能比老爸還牛?飛得更高一時半會沒指望了,看來,我只能潛得更深了!於是,他改進了父親設計的深海潛水艇,並開始了挑戰之旅。

  1960 年,小皮卡德與美國人沃什乘“的裏雅斯特號”到達了海洋的最深處——馬利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深度為10915米,成為當時“世界上潛得最深的人”!40多年來,這個紀錄一直傲視群雄。直到2012年,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單人乘坐潛艇到達了這片沉寂已久的海底,成績是10898米——他離小皮卡德的紀錄還差著那麼幾米!

  那麼,從1960 年創造紀錄直到2008年去世,小皮卡德為什麼停下了挑戰的腳步?原來在馬利亞納海溝,小皮卡德發現有生物和海流存在,這個奇妙的深海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他,並讓他為保護深海生物奉獻了余生——

  他大聲疾呼,促使國際社會禁止人類向深海海溝中傾倒核廢料;他成立自己的基金會,致力於對深海生物的研究和保護;他為美國宇航局工作,先後設計製造了4艘“中深度”水下潛艇,讓普通民眾有機會領略海洋深處的奧秘;70多歲時,他還親自駕駛潛艇載著瑞士的中學生到湖底旅行;80歲時,他還乘坐潛水器進行水下探測;86歲時,他在自家別墅中安然離世。

  兒子伯特蘭曾把父親形容為“一位真正的尼摩船長”。尼摩船長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説《海底兩萬里》中的主人公。他説,他從父親身上收穫了“好奇心、向教條和常識挑戰的慾望、對自由的信念、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心”。

  伯特蘭·皮卡德:幸運的是,還有地平線!

  輪到小小皮卡德(伯特蘭·皮卡德)出場了。天空深海都已經被祖先佔領,他該何去何從?他是這麼回答的:“當我有一個向上飛得最高的祖父、向下潛得最深的父親,我還能做些什麼呢?那是很難超越的。幸運的是,還有地平線。”

  上世紀70年代,伯特蘭·皮卡德熱衷於滑翔飛行和微型飛機飛行,甚至曾經獲得過1985年的歐洲滑翔機特技飛行冠軍。接著,他的腳步向祖父的研究逐漸靠攏:熱氣球高空探險。

  從1993年開始,熱氣球探險界一直在嘗試不著陸環球飛行,但屢試屢敗。皮卡德就在這支失敗的隊伍中,堅持屢敗屢試。

  1999年,他和副駕駛布賴恩·瓊斯駕駛“百年靈軌道器3號”第三次整裝出發,這次他們

  成功了!出發時,熱氣球攜帶了3.7噸燃油,19天零21小時47分後,飛行結束只剩下47公斤燃油。

  不過,伯特蘭此行被驚出一身冷汗:如果少帶一點燃油,熱氣球降落的地點就可能不是北非沙漠,而是大西洋!怎麼才能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尋找可持續的、可再生的、污染少的新能源成為皮卡德的目標。這就是如今聲名大振的“陽光動力號”創意的初衷。

  在此之前,太陽能飛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1981年,首架太陽能飛機就已經出現。但實現“晝夜連續飛行”還一直被認為是癡人説夢。2003年伯特蘭首次提出了太陽能飛機環球飛行構想。2004年,“陽光動力公司”成立,並成功取得了眾多科研院所和商業機構的支援,大家都看好這一“超級瘋狂但超級有遠見”的項目。

  2010年4月7日,“陽光動力號”樣機在瑞士帕耶納空軍基地跑道上滑行數百米後起飛,時速約45公里。

  2010年7月,“陽光動力號”成功實現24小時不間斷飛行並載入人類飛行史冊。

  2015年3月1日,“陽光動力2號”從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出發,進行首次環球飛行,途中經過我國重慶和南京兩市。

  如今,小小皮卡德應該可以自豪地對祖父和父親説:“看,我也還不賴吧。”沒錯,以這祖孫三代的成就,已足可彪炳科學探險史。“這3個人最瘋狂的夢想是變成魚或變成鳥。不過,很了不起的是,他們最終夢想成真。”一位作家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但是,找找刺激,把自己的名字寫進吉尼斯紀錄大全,顯然並不是他們夢想的終點。

  “創造一個紀錄?那有什麼用?” 創造了無數紀錄的老皮卡德曾説過。對這個變幻莫測的未知世界,皮卡德家族的人們都有著無比炙熱、無比虔誠、無比持久的好奇心,上天入地,屢破極限,純粹都是為了能看得更深,看得更遠。

  (稿件來源:蝌蚪五線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