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危機余波未散全球增長依舊低迷

  • 發佈時間:2015-04-09 14:29:4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分析認為金融危機對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潛在增長率的影響在未來幾年仍將持續顯現,因此提高潛在産出才是各經濟體今後經濟政策優先考慮的方向。

  《報告》指出,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壓抑了全球各國潛在産能,拉低了經濟增長率,加之發達經濟體本身就存在人口老齡化和科技創新推動作用減弱的結構性問題,最終導致2008年~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一直在1.3%的低區間徘徊。

  時至今日,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未消除。《報告》預測,2015年~2020年,雖然隨著資本投入增速反彈,發達經濟體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有望回彈至1.6%,但仍遠低於危機爆發前2001年~2007年2.25%的平均值。

  至於新興經濟體,2008年~2014年的平均潛在增長率為6.5%,已比金融危機爆發前降低了兩個百分點。《報告》認為,2015年~2020年,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潛在增長率將進一步下滑到5.2%,導致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老齡化、資本投入增速受到經濟轉型期的結構性因素制約以及勞動生産率增速相對放緩等。

  《報告》稱,在此背景下,全球未來減債進程也會隨之放緩,低利率環境將繼續持續。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會加大維持財政可持續性的難度。因此《報告》建議,各經濟體不妨將提高潛在産出作為今後經濟政策優先考慮的方向。比如發達經濟體可以考慮採取措施推動需求增長,新興經濟體則可以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支出來消除關鍵瓶頸。

  最後,《報告》介紹,潛在經濟增長率即潛在産出增長率。潛在産出是指在沒有通脹及通縮壓力的情況下經濟體的産出水準。長期來看,潛在産出增速取決於資本和勞動力的供給以及生産力的變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