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玩木頭的”如何給CEO上課

  • 發佈時間:2015-04-08 03:36:14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莊鄭悅

  3月27日,馬雲倡議的“湖畔大學”正式開學。開學典禮上,那些CEO學員們用親手製作的6架木琴,演出了一曲《滄海一聲笑》。

  CEO們操練木工活的地方——“M.Y.Lab木藝實驗室”迅速走紅。記者連約了兩次後,終於和它的兩個合夥人之一“水杉”接上了頭。

  採訪的地點就約在他們的工作室。有趣的是,記者到達後發現,面積1500平方米的工作室,竟被安放在一幢高檔寫字樓的B1層。寫字樓裏,各種西裝革履的人進進出出,但當你走出B1電梯門,突然聽到電鋸聲以及榔頭敲敲打打的聲音時,恍若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當初找這個地方也找了很久,我們喜歡這種感覺——外面一片都市風景,但當你一打開電梯門,就是我們的世外桃源。”一件簡單的灰色帽衫,圍著一個咖啡色麻布圍裙,瘦瘦高高的“水杉”笑容可掬。

  這是一個陽光質樸的大男孩。

  “M.Y.Lab木藝實驗室”合夥人“水杉”:

  一個“玩木頭的”如何給CEO上課

  因馬雲“湖畔大學”而躥紅的創業者其實很文藝

  因木結緣

  “水杉”本名高長錢,浙江溫州人,1985年出生。而説起“水杉”這個“花名”,他説:“也沒有特別的含義,就是喜歡水杉這種植物,適應性強、生長快。”

  “水杉”研究生畢業于中山大學的平面設計專業,當時家裏人都希望他回家考公務員,但畢業後他還是選擇待在杭州,在阿里巴巴《天下網商》雜誌做起了視覺設計工作。工作的四年半裏,他在每天規律地上班下班之餘,把玩木頭當成了最大的樂趣。

  在“水杉”辦公桌的顯眼位置上,擺放著一本著名丹麥傢具設計師漢斯·韋格納的書。“這是我的偶像。家裏、辦公桌上,我都要放一本他的書,有空就翻翻。”“水杉”靦腆地笑了。

  他告訴記者,自己平時經常會去看國外的一些名家作品,對那些東西特別沒有抵抗力,然後就是在網上看帖,不斷積累這方面的知識。

  2011年,他在論壇上看到一家木工坊正招義工,就馬上報名參加了。在那裏,他從單純的喜歡轉化到動手實踐,親手玩起了木頭,也認識了一批和他一樣喜歡玩木頭的朋友。

  在這個小小的木工坊裏,“水杉”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也正是在這裡,“水杉”認識了現在的合夥人徐廣舉,兩人因木結緣,很快就有了很深的交情。

  徐廣舉似乎更喜歡別人叫他“大師兄”。瘦小的身骨加上古靈精怪的性格,乍一看,確實有點孫悟空的味道。

  “大師兄”1984年出生於黑龍江,本科就讀于同濟大學路橋設計專業。因為喜歡杭州這個城市,畢業之後就到了杭州,並在某設計研究院從事道路設計規劃工作。

  他也從小就喜歡木藝製作,養成了很強的動手製作能力。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參加工作,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了很多木作、機械、建築領域知識。

  “我和‘大師兄’是那麼多木友中最合拍的,我們對於木作的想法和理念等都很相似。”“水杉”説,這也是他最終選擇“大師兄”成為合夥人的最重要原因。

  以木會友

  2012年初,那家木藝坊因經營不善而關門,“水杉”他們轉到一個朋友的傢具廠學習。

  在傢具廠的日子單純且美好,週末或者下班後,只要一有時間,“水杉”和“大師兄”等木友就會聚集在廠裏互相切磋。

  玩了一年後,隨著工廠接的單子越來越多,漸漸地,他們也不好意思再去傢具廠打擾了。

  於是,“水杉”就和“大師兄”在2013年初,在勾莊租下了150平方米的農民房,接著在那裏足足把玩了兩年的木頭。

  “兩年間,我們也漸漸發現,其實社會上有很多喜歡木作的人,只是苦於沒有機會去施展這方面的天賦。”“水杉”説,出於這樣的考慮,他和“大師兄”決定成立一個木作學堂,專為木作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的場所,以幫助更多的人追夢、圓夢。

  他們把這個學堂取名為“木友課堂”,這也是“M.Y.Lab木藝實驗室”的前身。

  以木養木

  為了做“木友課堂”,“水杉”和“大師兄”兩人做了仔細協商,在徵得家人的同意後,雙方拿出了幾乎所有的積蓄,僅設備就投入了30多萬元。“這對於一個愛好而言,已經是血本了。”“水杉”笑著説,所以他們也開始打算以木養木。

  創業並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需要成熟的構思,還要具備資金、人員、設備以及場地等各種條件。

  在原料上,“水杉”和“大師兄”都傾向於選擇優質木材,總共有十幾種之多,最貴的有紅櫻桃、黑胡桃,每立方米就要一萬多元。相比之下,樟子松和橡木就顯得便宜一些。

  之後,兩人還專門聘請了“遲齋工房”的資深老木友遲齋師傅,來做手工班的老師。

  經過三個多月的籌備工作,去年5月5日,“木友課堂”通過微信向社會發出招生資訊。

  “真沒想到,報名的人會有那麼多,看來大家對木作這種東西有很大的熱情啊。”“水杉”向記者介紹,原計劃第一批只招10人,滿5人就開班。

  沒想到,招生資訊發佈一天半,就有14人前來報名。為了保證教學品質,他們從中選取了13名作為首批學員。

  第一期的培訓為期一個月,共48個課時,手工和機械混合,主要教學員做三樣傢具:方凳、四腳八叉凳及較為複雜的燕尾榫盒,學費是2800元。

  首次招生的成功,給了“水杉”他們很大的信心。於是,他們相信,這一定不是偶然,而是一種趨勢。

  以木為業

  2014年7月29日,“水杉”牢牢地記得這個日子。那天中午1點,他正式遞交了辭職信,打算以“木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正當他為自己的舉動興奮不已時,“大師兄”給他打來了電話,告訴他當天11點自己也正式辭職了。

  如此的巧合,讓兩位好友更加惺惺相惜。兩人二話不説,當天下午就去勾莊的農民房“上班”了。

  全職創業後,“水杉”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木作。因為大陸的木工坊還比較少,他們便特意一起去了一趟台灣,參觀學習了台北的木作坊。“這次去參觀台北的木作坊給我們帶來的震動很大,未來我們也想做得像他們一樣專業。”

  要改造“木友課堂”,首先就得重新選址。“勾莊這個地方太遠了,交通也各種不便利,所以我們就計劃在市區開闢一個新場所。”“水杉”説,城西的中心寫字樓地下室是他們討論的重點。

  於是,從去年9月開始,“水杉”天天騎著小電驢在城西各個寫字樓轉悠。

  “水杉”説,當時他並沒有選擇現在這個地方——文二路萬塘路交叉口的大華“華領國際”,“一來租金貴,二來物業也並不一定會同意讓我們在高檔寫字樓地下室開個木工坊。但是,有一次‘大師兄’看過這個地方後,他就愛上了,位置好,四週空曠,面積又大,他覺得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合適的地方了。”

  “我們一路走來真的非常順利,原本以為要租下這裡是天方夜譚,但‘木友課堂’的學員裏有一些能人,後來也和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水杉”説,這些學員知道他們要創業,又幫他們介紹天使投資,又幫他們托關係,最終,他們以便宜的價格租下了這個地下室。

  今年1月17日,“M.Y.Lab木藝實驗室”開張了。而因為微信朋友圈的傳播,“湖畔大學”的工作人員找到了他們這家可以做木工的作坊。

  在此次的採訪過程中,“水杉”的電話一直不斷,“不好意思啊,當時也沒有想到,和湖畔大學的合作會帶來那麼轟動的效應。”

  至於這“效應”到底有多大,“水杉”並不願意多説。他更想強調的是木藝實驗室的獨立性。

  熱鬧過後,“水杉”還是想靜下心來好好做木頭,“未來,希望通過我們這個課程,能讓更多的木作愛好者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也許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顆匠心。”

  ■連結

  湖畔大學開學第一課

  3月底,來自“湖畔大學”的36名學員被分成了6個小組,每組需要配合製作完成木琴。

  全程都是學員自己動手,“木藝實驗室”給每組派了一位指導老師。學員們看到原料和設備的時候都很興奮,開始幹活後也沒有人半途罷工的,有的小組為了做好木琴一直做到了晚上11點。

  “水杉”猜想,“讓企業家體驗木工一是為了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再一個是讓學員感受工匠精神,學習認真做事的態度。做木工尤其注重品質,我們重視的是一點一滴把原料打磨成型的過程”。

  按照“水杉”的説法,製作木琴屬於中等難度課程,初學者一般是先做個小木勺、小盤子,而“湖畔大學”的學員們第一次接觸木工就挑戰了木琴。

  這次體驗課不做任何比較,標準就是木琴是不是能拿來演奏。最後出來的成品,經過調音師鑒定都是過關的。

  課堂上,每個小組都製作了兩架木琴,分為基本款和創意款。在做創意款的時候,每個小組都“摳”了很久。36氪董事長劉成城所在小組設計的木琴,得到了專業老師的好評。

  據浙江新聞客戶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