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經濟增速轉換促進增長品質“上臺階”

  • 發佈時間:2014-12-08 14:43: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佔斌  責任編輯:曹慧敏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經濟與社會等多重矛盾相互交織,我國經濟增長從高速進入到了中高速階段。房地産風險、地方債務風險、金融風險等各种經濟風險仍需化解,這是經濟新常態下我們所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應看到,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有不少新機遇。

  當前,雖然經濟增速會有所回落,很難再回到原來動輒兩位數以上的增速,但只要經濟增速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的品質提高,增速的適度放緩並不會對社會造成嚴重衝擊。年初確定的7.5%左右的增速目標,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的,即使是7.4%或7.3%,甚至再低點,如7.2%或7.1%,也能夠承受,因為今年就業表現突出,CPI處於低位,糧食生産十一連增,産業調整有新進展。

  最近幾年,只要經濟增長大體在7.0%左右,實現十八大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是有把握的。從國際經驗和長遠視角來看,我國增速適當回落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不繃得太緊,加大彈性,更容易從容做事。一句話,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要增強信心,保持平常心,努力適應新常態。

  經濟增速的轉換有利於産業結構向中高端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産業結構主要位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比較利益較低。2013年,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産業,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攀升至46.6%,這是非常好的結構優化跡象。新常態下,加快轉變産業發展方式,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的雙支撐作用,優先發展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業,逐步化解産能過剩風險等舉措,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産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推動産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

  經濟增速的轉換有利於增長動力向創新驅動轉換。過去30多年我國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産出的經濟發展路子,目前依靠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經濟高速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面對世界科技創新和産業革命的新一輪浪潮,面對企業主動轉型、創新意願的明顯加強,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逐步發生轉換。統計數據表明,2013年我國全要素生産率水準是1978年的近3倍,這是由體制改革、技術進步、結構優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國經濟正在逐步轉換增長動力,逐漸轉入創新驅動型的新常態經濟,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落,為科技創新留出時間、騰出空間。

  經濟增速的轉換有利於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去年以來,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並制定出負面清單、責任清單、權力清單制度等。簡政放權“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全面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為例,由於企業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註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年檢制”改為“年報公示制”,市場的經營和投資創業環境更加寬鬆便利,社會新註冊企業數量大幅度增加。經濟增速的轉換,將為市場和社會主體營造更加寬鬆便利、公平公正的環境,激勵更多人去創業創造,讓鬆綁的企業在市場上充分競爭,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經濟增速的轉換有利於提高經濟品質和經濟效益。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推進需求結構、産業結構、城鄉結構、空間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五大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使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加快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能夠逐步調整優化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

  事實上,實現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從主要追求産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向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和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轉變,這既是經濟增速轉換的倒逼機制,也是經濟增速轉換的必然選擇。在此趨勢下,“中國品質”和“中國效益”將會進一步凸顯,增長速度“下臺階”,增長品質“上臺階”就成為應有之義。(作者係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