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巴西學者眼中的中國經濟:強勁的動力 獨特的優勢

  • 發佈時間:2015-04-07 13: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埃萬德羅·梅內塞斯·卡瓦略教授是巴西裏約州聯邦大學法學院的教授,2011年開始研究金磚國家的崛起,兩年前應邀到上海復旦大學參加為期3年的合作研究。一到上海,這個蓬勃發展的世界級都市就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那一天是2013年2月10日,正好是中國農曆大年初一。”在裏約熱內盧一家書店的咖啡吧裏,卡瓦略與記者交談時,初到上海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他後來在部落格中寫道,“我以前那些有關中國的印象和看法,從我到達中國的第一天起就落地而碎。帷幕拉開,我用充滿驚奇的眼光注視著一場新劇的開場,我忽然意識到,我將成為這場大劇中的一個角色。”

  “中國的道路走對了”

  在卡瓦略看來,春節象徵的是傳統中國,而今天的上海則體現了現代中國。中國人對待家庭、社會和工作的觀念與追求現代化的夢想組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潛力。在交談中,他多次提到“潛力”這個詞,有時還會加上“巨大”兩個字,並稱這是他相信中國能夠實現經濟轉型目標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告訴記者,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最大動力來自改革和創新,中國政府對未來的發展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非常清楚。調整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中國的路走對了”。

  卡瓦略在上海曾經看到過幾位年輕人設計産品,認為特別富有創意。從他們對待工作與事業的觀念中,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的根。乍一看,這些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一代似乎越來越“西化”,但在長期相處之後,他發現中國式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並未被遺忘,而是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style’會有更多‘回歸’。”

  羅尼·林斯教授是巴西著名經濟學家,曾多次到訪中國。在和記者交流時,他更多是從中國文明復興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經濟轉型,認為中國能夠實現目標,是因為傳統與現代結合所創造的非凡動力。

  “如果不了解中國的現代特徵和悠久的傳統,就不可能理解中國為什麼能做得更好。在中國,你隨時都能感受到幾千年曆史沉澱的文化元素,同時又有許多像中關村這樣的高科技産業園,它們展現出中國未來發展的前景。”林斯説。

  近年來,林斯幾乎每年都要去中國,每一次都會發現城市建設又有新變化。“中國需要適度調整發展的速度”,他説,長期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並不完全是好事,有可能會造成投資過剩,甚至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

  “中國將增速定在7%,已經是很了不起的目標。這個增速對現階段的中國來説是合理的。”林斯説,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有很多社會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縮小貧富差距、推動脫貧計劃、改善環境和提升社會保障水準等,任何一項要做好都不容易,而且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循序漸進,有的甚至要過幾十年才能看到成果。但他認為,中國現在已經具有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和實力,現在開始調整“時機恰好”。

  恰如林斯所言,經濟轉型是世界發展的趨勢,中國遇到的問題並非中國獨有,包括巴西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面臨如何提升競爭力的挑戰。為什麼兩位專家都更相信中國能實現目標呢?林斯給出的理由是,在很多國家,當改革走到關鍵階段,就要動一些人的利益,結果就可能會陷入體制的僵局。有時明知是正確的道路,卻因多黨利益不同相互掣肘,動彈不得,甚至只能往後退。而“中國的政治體制為政策的推行和社會的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國共産黨和政府有強大的執行力,能夠有效地避免政策的反覆,使國家和人民更好且更長遠地受益”。

  “中巴兩國越走越近”

  卡瓦略在談到中國的政治優勢時,特別強調了中國地方政府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的能力。他説:“我去過南寧、北海、太倉等中小城市,這些城市都有很好的佈局規劃,環境優美,舒適宜居,交通便利。”在他看來,這些城市的變化既得益於規劃所具有的長遠性,也得益於政府實施規劃的能力。

  兩位學者都談到,中國經濟轉型將給巴中合作創造更多機會,除了在傳統的能源、農産品等領域外,在製造業、食品加工、影視傳媒和服務業等領域,也有很多新的合作機會。近期,接連傳來中巴合作的利好消息。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價值35億美元的融資協議。受此利好消息影響,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巴西農業機構幾天前公佈的預測數據顯示,2015—2016年度巴西大豆的出口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4800萬噸,較前一年度增加4%,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強勁需求。此前,裏約州交通局向外界展示了由中國北車製造的地鐵車廂,明年將有成千上萬的觀眾和運動員乘坐中國製造的車廂前往奧運會主要場館。巴西出口與投資促進局和巴中企業家委員會近日還聯合發表報告稱,巴西中小企業可考慮向中國出口中高檔皮鞋或打造高檔咖啡館。

  在卡瓦略看來,巴中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也有潛力。目前巴西的高科技産業正處於上升期,給中國技術和資金的進入提供了很多機會。尤其是在遊戲、影視、傳媒等新興産業方面的合作,不僅能達到經濟上的雙贏,也有利於增進文化交流和民間溝通。

  在與卡瓦略教授交談前,記者瀏覽了這家書店,書架上只有很少幾本有關中國的書籍。當我們將這個細節告訴卡瓦略教授時,他笑著説,他相信一個不斷發展的中國將與巴西越走越近。中外文化融合互鑒的巨大潛力,也一定會隨著中國的軟實力不斷增強而迸發出來。“過段時間,假如你有機會再次走進這家書店,或許會看到我寫的一本書。這本書將告訴巴西讀者,中國是怎麼走過這段非凡的改革歷程的。”

  (人民日報裏約熱內盧4月6日電 丁 剛 索泓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