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本開始嚴管填海造地

  • 發佈時間:2015-04-06 03:58: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是最早開始填海造地的國家之一。據統計,近100年來,日本沿海城市近30%的地區是填海造地形成的,日本通過填海增加了近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戰後,日本在太平洋沿岸進行大規模的填海造地活動。最著名的是神戶的“海上島”,神戶人將周邊的山脈削低,通過搬山填海的方式在海面生生建造出一個長3000米、寬2000米的人工島。1994年,日本又耗資1.4萬億日元在第二大都市大阪附近的海面上填海建造了佔地1300公頃的“關西國際機場”。東京灣的填海造地更是連續不斷,不僅周圍的小島有些是填海造成的,甚至連東京主要的中央區、港區、品川區等都有不少地帶是填海造成的。目前,集中各種娛樂和購物設施的聖地“臺場”也幾乎百分之百是填海建造的。2020年的奧運會多個場地將在“臺場”附近建成。

  日本熱衷於填海造地首先是因國土狹小,且山地居多,適用於居住的土地面積嚴重不足。如重要城市神戶,一邊是高山,一邊是大海,可用於居住的地區只有中間的狹長地帶。其次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戰後日本推行“大進大出”的經貿戰略,大量進口能源和資源,加工生産後再銷售到世界各地。由於沿岸土地嚴重不足,不得不向海上發展。因此,填海後生成的土地一般用來建造港口和倉庫,或成為化工煉油的生産基地。上世紀80年代,日本調整産業結構,重化工業讓位於服務業,原來的工業項目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娛樂業和各種新型服務業,東京的迪斯尼樂園就建在填海造地的土地之上。

  通過長期的填海造地,日本總結不少經驗,填海的方式也千差萬別。早期多采用推土機推土填埋方式,後來發明瞭在海底的黏土層打洞,然後放入沙子墊底,再把準備好的沉箱放下去,這種方式後來被廣泛採用。各種資料證明,現在日本用於填海的基本材料是加工處理後的城市垃圾,像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每天産生大量垃圾,其中工業垃圾所佔比重較大。於是,日本發明瞭用各種方式處理和加工這些垃圾後,鑄成堅固的沉箱,再投入海底用於填海。

  但是,填海造地是一把“雙刃劍”,在獲得大量土地的同時,也給日本的環境帶來了很多副作用。隨著科技進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其副作用的危害。

  首先是填海後導致靠近城市的海岸線消失。據統計,自1945年至1978年,日本各地海岸灘塗共減少了3.9萬公頃,而且以後每年大約減少2000公頃。海灘的減少嚴重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棲息,造成海洋生物的退化。其次是填海造地土地上的工業設施大量排污,造成海水污染,水質退化。而且工業廢水流入海洋,還造成海洋生物的變異,威脅人類的飲食安全。第三是沿海造地和人工島等建成後,流入大海的河川通道不暢,水流減慢,容易造成河水氾濫和水災。

  日本發現填海造地的副作用後,開始對相關工程項目嚴格管理。近年來,新的項目很少被批准。部分地方計劃的填海造地項目由於遭到當地居民和環保組織的強烈反對不得不中止。按日本法律規定,實施填海造地前,地方政府首先要組織有關專家對其環保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後的報告最終由日本政府的環境省審批。儘管如此,東京都等城市的垃圾填海仍在進行。對此,日本有關機構嚴密監控,民間環保組織和專家也密切關注。在各方壓力下,日本填海造地周邊的海域情況已經大為改觀,海水變得清澈。日本專家認為,隨著科技進步,將誕生更加環保的填海造地的技術和方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