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變形記:換“身份證”意在拉股價

  • 發佈時間:2015-04-04 17:5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張雲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上市公司變形記:換“身份證”意在拉股價

  賣傢具賣煤賣煙花的爭換“身份證”,但概念炒作居多,公司主營和成長存疑

  對普通人來説,換個名字可能只是換個身份證。但對於上市公司來説,改個名字,股價卻能飛上天。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38家公司改名換姓。這些公司都把“網際網路”變成了改名方向,無論是賣藥的、做傢具的、賣油的,還是賣煙花、賣煤的,全部改成了高大上的網際網路新名字。改名後,這些公司的股價也都飛上了天。自3月份以來,已經有15家公司改名換姓,平均股價上漲了51%。不過,在這場改名大潮中,這些打著“轉型”旗號的公司,能否在陌生産業中起飛還是個未知數。

  還記得做傢具的科冕木業嗎

  它已經改名天神娛樂

  昨天,A股又多了一隻百元股天神娛樂,以103.91元報收。但這只註冊地在大連的股票,辦公地點卻在北京市東城區白橋大街15號嘉禾國信大廈。

  4月2日之前,它的名字還叫科冕木業,主營地板及其他木製品的加工、製造及銷售的科冕木業,4月2日之後,有了個新名字“天神娛樂”,主營業務變更為網頁網遊和移動網遊的研發和發行,公司稱改名是因為公司全力發展遊戲業務,利於公司提升業績。

  公司公佈了收購多家遊戲公司的公告,公司股價也從停牌前的57.5元一躍漲到了昨天收盤的103.91元,漲幅達到80%。

  頻繁改名的上市公司,也讓很多老股民傻傻分不清楚。炒股10多年的蕭大伯,昨天看到漲停板上一隻“中安消”的股票,再一看代碼600654.SH。“這不是原來的飛樂股份嗎,大小飛樂當年可是大牛股啊。”蕭大伯説,如果不看代碼,它都認不出中安消是做什麼的啦。沒有改名的飛樂音響昨天跌了0.5%,股價報11.94元。改名為中安消的飛樂股份昨天無量漲停,股價以11.43元報收,但再過半個月,中安消漲到20元以上時,飛樂音響説不定還在11元附近震蕩呢。

  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共發生股票簡稱變更67次,剔除因業績相關因素戴帽或摘帽(ST)外,更名的公司仍有38家。

  本輪牛市行情中,環保、娛樂、智慧、資本、高鐵等是炒作熱點,上市公司的改名也越來越霸氣時髦。高鐵是今年的一大炒作熱點,寶利來直接把簡稱改成了“神州高鐵”,新世紀改成了聯絡互動,海隆軟體更名為“二三四五”,開元投資更名“國際醫學”,中國玻纖更名“中國巨石”,之前賣煤的愛使股份更名“遊久遊戲”、原來做餐飲的湘鄂情改成了“中科雲網”等。更誇張的是主營煙花的熊貓煙花,擬投資網際網路金融,果斷把名字改成了“熊貓金控”。熊貓煙花還因為改名過猛,遭到上交所的兩次問詢,引起市場一片軒然大波。

  原來很中規中矩的名字,一改之後,瞬間高大上了,有沒有!

  15公司一個月平均漲51%

  名字一改,股價飛起來

  好名字不僅代表一個符號,還有深刻的寓意。一般人改名,都是期待帶來好運氣,比如五行缺金,可能改個帶金的名字。但上市公司現在改名,幾乎一股腦地往最熱的“網際網路+”上靠,主營業務未見有多大的改觀,股價卻已經一飛沖天。

  在改名前後,相關上市公司就被資金熱炒,熊貓煙花改名公告前,已經連收兩個漲停,目前處於停牌中,按照目前的行情,復牌後也有望繼續大漲。據不完全統計,上市公司發佈更名公告後,持股30天平均漲幅達10.07%,持股20天上漲概率達68.57%。目前的牛市行情中,改名帶來的熱炒,更是將“改名收益”最大化。

  最近一個月,有15家上市公司改名,這些公司無一例外都出現了股價暴漲。自3月1日以來,聯絡互動股價已經上漲了115.8%,今年以來的漲幅更是高達284.76%。二三四五、天神互動同期漲幅分別是96%和80.71%。這三家公司無一例外都變身網際網路概念股。另外,恒順眾昇、南華生物、遊久遊戲、天沃科技、神州高鐵等漲幅也都超過了50%。

  除了剛復牌一個交易日的中安消漲了10%外,眾合科技漲了13.84%、昆藥集團上漲了19.4%。其餘的石化油服、中國巨石、柘中股份健民集團、昆藥集團等,股價一個月漲幅20~50%。

  名字相當於一個公司的“門面”,如果取得不好還會起到反作用。A股歷史上,也有“整容”失敗的案例。2012年,“星河生物”將公司股票簡稱改為“菇木真”,這個土裏土氣的名字遭到市場的“白眼”,在100個交易日中下跌了76%。8個月後,意識到大事不妙的公司趕緊又將名稱改回“星河生物”,此後股價隨即連拉四個漲停板。

  另一個失敗的案例是中科雲網,由餐飲企業湘鄂情變身而來的這家公司,最近發佈了業績預告,預計2014年度虧損5.3億元至5.9億元,上年同期虧損5.64億元。近期因為4.8億債券違約,被機構集體拋棄。4月2日,公司副總裁王鋼辭職。股價近期也連續陰跌。

  陽煤化工已改名13次

  任性換馬甲,有人管嗎

  “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股民。”最近股市火爆,吸引了很多新股民入市。上市公司也借助牛市,頻繁製造概念配合炒作,其中改名就是最立竿見影的手段。

  據同花順統計顯示,自國內有股市以來,滬深兩市共有1298家公司有過改名記錄,佔比幾近50%。2014年A股上市公司共發生股票簡稱變更182次,其中85次改名是由於業績相關因素戴帽或摘帽。而2013年上市公司共改名169次,其中119次為ST帽子的變換。

  A股歷史上更名次數最多的是陽煤化工,更名次數達到13次,曾用名包括東新電碳、林鳳控股等。排名並列第二的是西部資源浪莎股份,西部資源曾用過東方電工、鼎天科技、綿陽高新等名字,浪莎股份有ST長控等簡稱。南通科技深信泰豐富奧股份等也更名10次以上。

  “上市公司的簡稱一般是公司的門面,待變數公司的主營業務,隨便更換名字,雖然會受資金追捧,但公司的未來還要靠主營業績説話。”本報微信公眾號錢哥私募沙龍專家、中信浙江首席投顧錢向勁表示,時下的上市公司更名熱,多數都是往熱門炒作題材靠,故意留下炒作空間,多數都是短炒,沒有長遠規劃。這不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更不利於普通股民辨識。

  對於上市公司頻繁更名,儘管這屬於公司的自主許可權,可以充分使用,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濫用。股票名稱屬於市場交易機制的一個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是企業向市場傳遞資訊的工具和渠道之一,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判斷,因此不能聽之任之,需要自律監管機構的介入和有效規範。

  打開港股,股價低於0.1港元的上市公司中,很多都是頭頂“國際”、“礦業”、“科技”、“資源”、“投資”、“電訊”等高大上頭銜的公司,這些公司的名字,跟其主營業務相距十萬八千里,如果有投資者單純依靠名字,買入這些“大”股票,上當的概率很大。如果有一天,A股遍地都是帶著“環保”、“遊戲”、“互聯”、“金控”等的公司時,投資者還能辨識出這些穿了新馬甲的公司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