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又見梨花春帶雨

  • 發佈時間:2015-04-04 06:07:0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時候在故鄉安徽的中南部小城,年年春天目睹家宅周圍大片梨花盛開,感覺怎一個“美”字了得?那種所見所感是沒有親眼見過大片梨花的人絕對無法想像的。長大後讀過描寫梨花的名句,如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朵萬朵梨花開”和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等,梨花真的被大詩人們寫絕了。梨花在我心目中佔據著特別的位置,是冰清玉潔、美不勝收的化身。

  我無數次回味童年時看梨花的畫面和感受,回味著雨後梨花散發出的略帶酸味的芬芳,五臟六腑都似乎收到了浸潤和洗滌,似乎回到了重新置身那種清香的妙境之中,有説不出的愜意,道不盡的美好。但是舊居的梨園早已于文革十年中毀滅消失了,我以為童年時獲取的那種美妙畫面只能珍藏在記憶裏,想要再次看到“正當梨花開遍了原野,河上籠著柔曼輕紗”已是一種奢侈的嚮往了。

  昨天,我們四位書畫道友特地駕車趕到鄉下看梨花和桃花。魂牽夢繞、時隔40年後,童年的場景再現。梨花正盛開,我竊喜又重新回到了童年那亂瓊碎玉的閬苑,又重新回到了我那無邊無際的雪浪花的海洋,又聞到了那久違而熟悉的略帶微酸的清香!始信李漁之語盡善盡妙矣——“雪花乃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間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廣袤的鄉村原野裏,空氣清新得發甜,日復一日、長年累月地坐在高樓之上的辦公室裏,哪能想像得到這種清心潤肺的享受呢?我們置身如此浩瀚的香雪海之中,那心境能不由衷如癡如醉嗎?正巧,是日天空飄落微雨,空中有單飛的布穀鳥在勤奮啼鳴,真的是“杜宇聲聲不忍聞”,“雨打梨花深閉門”。

  桃花始半放,朋友説來早了還看不到雲蒸霞蔚般的爛漫桃花。説真的,我不太喜歡桃花,她太嬌嫩,禁不住風吹雨打,輕輕一搖樹枝就是一陣花瓣雨,落紅瀟瀟,滿地鋪蓋堆積;她花期太短,三五天便落英繽紛,落花流水春去也;她太令人傷感,林黛玉為她建花冢並寫下令人為之唏噓不已的《葬花詞》。

  我也不太喜歡杏花,因為杏花太慘白,如同營養不良或貧血的少女面孔。

  我喜歡梅花,可是梅花雖芬芳淒美且有傲骨,但她不能結出甜美的果實,不能不令人抱憾。

  梨花,五瓣如梅,晶瑩剔透,花蕊如仙女睫毛外挑,花藥金黃,五六朵一簇簇緊緊聚合著,長長細細的花柄牢牢地固在枝上,任憑風吹雨打也不會輕易掉落。你就是握緊枝幹奮力猛搖,她也絕不會掉落一朵,何其堅韌,多麼頑強的生命力,桃杏焉能與之比肩!她花期長,像藍天中的白雲久久懸浮,而不似桃杏如朝霞夕暉那樣是短暫輝煌。和梅花相比,梨花,她既奉獻潔白和純美,又結出豐碩和甜美。

  和桃、杏、梅一樣,梨花也是五瓣的,但是我只見過畫家畫桃花和梅花,卻鮮見有人畫梨花,何故?是梨花身份低賤,不登大雅之堂?還是梨花缺乏傳統的文化內涵?還是歷來書畫家沒有畫梨花的雅興?抑或是梨花難以表現,畫不好的話,“畫梨不成反類梅”?反正我為梨花至今沒有受到文房四寶的青睞而不平!

  此行我們多看到年紀在五六十歲以上的大娘們給梨花和桃花授粉——用野梨和野桃的花粉給家梨、家桃的花蕊沾上,俗稱“點花”,如不這樣,果實長到拇指大,便萎黃而紛紛墜落了,一個不留!過來一個手持授粉器的小夥子主動和我們搭訕,問了他的姓名叫郝進士,好一個文氣沖天的名字,他卻説他自己沒文化。我們好奇地問:“你們的姑娘和少婦們哪去了?怎麼給桃花梨花授粉的儘是些大娘們?”郝進士笑著説:“小少婦們都到你們城裏去了!”我們笑了,笑後是沉重的思索——青壯打工去,點花皆老嫗,梨花簇擁著的不是青春靚麗,而是密布皺紋的臉孔,不知道這一方盛開的梨花,可曾進入遠離家鄉的遊子的夢鄉?

  我們當中有人要了郝進士的電話號碼,也許有一天我們當中有人會來這裡租一幢石頭壘砌于半山腰的小房住一段時間,呼吸甘美空氣,飽覽可餐秀色,激發出靈感創作出美好的書畫作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