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向寸土要“寸金”

  • 發佈時間:2015-04-03 08:34:07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淮山持續走俏市場,去年收購價平均每公斤10塊多。”近日,在德化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劉金成告訴記者,淮山已成為該縣主要經濟作物之一,栽培面積1萬多畝,年産量2萬多噸,年産值達2億多元,並培育出名優品種——“寸金薯”。

  德化淮山産業能夠形成氣候,得益於該縣近年來在市場和政府引導下,大力革新栽培技術,創辦龍頭合作社,推行標準化管理,發展下游深加工配套,形成了完整産業鏈,探索出一條可持續、高附加值的淮山産業化發展之路。

  用技術換效率:

  種得巧 收得快

  在農戶的田地裏,一排排淮山整齊劃一,輕輕幾鋤下地,筆直均勻的淮山便脫土而出……

  德化縣農業局農科所所長林富傑介紹,以往,農民對土壤條件、種植技術等都不太講究,種出的淮山品相不好、産量不高;此後,德化農戶普遍採用打孔種植,淮山順著預先挖好的孔洞垂直生長,提升了淮山品相和産量。

  “但打孔種植法采收時需深挖,每人每天最多挖150公斤,工錢卻要150元以上。”為提高收挖效率,德化開始進一步推廣淺生定向種植技術。林富傑介紹,該技術將U型塑膠槽以15度左右斜角埋進土裏,讓淮山沿槽生長。淺土層晝夜溫差大、疏鬆,淮山長得快、易採挖,每畝可節省30個勞動力,畝産高達2000公斤。

  淺生定向種植需配備滴灌設施,為此,德化縣政府出臺政策,給予每畝240元至360元補助。

  龍頭撬動規模:

  標準化 品質均

  英山珍貴淮山農民合作社是德化縣第一家淮山種植合作社,現有123個農戶社員,2014年榮獲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稱號,成為當地龍頭合作社。

  “2009年,淮山市場價最高每公斤5.6元。而後逐漸提高到去年的14元。合作社採用訂單的方式,向農戶保底收購。銷路和價格有了保障,農民積極性提高,種植規模就跟著上來了。”該合作社負責人李金貴説。

  2014年,該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達1500多畝,而德化全縣有1萬畝左右,比2012年翻了一番。

  規模生産降低了邊際成本,增加了市場佔有率,還促進了標準化管理。李金貴説:“社員必須按照規定種苗、施肥、用藥,一旦檢出農殘或重金屬超標,就不予收購。”

  初具産業雛形:

  防滯銷 利潤高

  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德化淮山産業逐漸從單純出售生鮮産品發展到深加工,形成完整産業鏈。

  “隨著種植效率和規模提升,總有一天生鮮淮山供給會超過需求。”德化縣泰生元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總經理李福龍説,基於這個判斷,他及早成立公司、註冊商標,率先在德化開展淮山深加工。

  去年,他投資700多萬元,蓋起廠房和冷凍庫,引進真空冷凍乾燥設備,並申報QS生産許可認證,建立品質可追溯系統。經過1年探索,該公司成功研發出淮山粉、淮山餅等系列産品。

  “1公斤淮山粉需要耗費六七公斤生鮮淮山,但極大提高了附加值,1克淮山粉能賣到4元。僅憑該産品,今年就預計可創收2000萬元。”李福龍説,公司去年總産值已達3000多萬元,解決1000多人就業。

  記者點評>>>

  記者點評>>>

  傳統農業以自給自足為主導,商品水準低,生産規模較小,産量起伏不定,多是靠天吃飯。與之相比,現代農業以科學化為核心,以集約化為方向,以産業化為目標,通過先進技術、機器設備、科學管理等要素,提高生産效率,改善産量和品質,並引入工業部門進行加工和開發,使農工商緊密結合,同時借助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資源,實現高效、低耗、綠色。

  在市場需求刺激下,德化淮山産業向現代農業要紅利,從隨意栽種到打孔種植再到淺生定向,並在龍頭合作社和公司的帶動下,採取規範化管理,研發新産品、拓展産業鏈,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農村增財,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産業化發展之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