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迎翻身之年 市場矚目電站及增值服務
- 發佈時間:2015-04-02 10: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歷了行業低谷的中國光伏企業迎來了翻身之年。
近日,上市的光伏公司紛紛披露了其2014年的財報,財報中的各項數據都顯示中國的光伏行業已經走出最艱難的時期。
同時,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來看,光伏電站建設也將成為國內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圍繞電站形成的增值業務也有著很大空間。
行業翻身年
近日,隨著漢能、順風和聯合光伏等公司2014年財報的公佈,還有近段時間股價不斷上漲的光伏公司股價,投資者們欣喜的發現中國的光伏企業迎來了第二輪的發展。
翻閱一眾公司的財報可以發現,虧損的企業開始扭虧為盈,此前稍有盈利的企業其凈利潤有著大幅度的提升。
與此同時,國家也適時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近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規模設定為17.8GW。
東北證券在近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多重因素共振,國內光伏電站建設將迎來井噴。我們認為在政策持續給力、融資困難不再、退出渠道暢通和社會資本涌入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下,2015年國內光伏電站的建設總規模有望達到18GW,同比實現70%的高速增長。電站的大規模建設成為驅動光伏公司業績進入持續快速增長期的核心因素。”
對比發現,17.8GW的規模不僅高於2014年備案計劃的14GW和徵求意見稿的15GW,而且與2014年實際新增光伏並網量相比,其增幅更是超過了七成。
佈局增值服務
光伏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光伏行業在技術上的不斷發展,光伏組件的成本也進一步降低,加上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的扶持,越來越多的光伏組件廠商開始涉足下游的光伏電站業務。同時,更多的非光伏行業的資金和公司也開始從電站項目切入光伏領域。”
近日,SPI太陽能對外宣佈擬在新疆投資建設1GW的光伏電站,彩虹精化與中國核工業第二建設有限公司簽署了《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據了解,雙方約定在3年內合作實現不低於1GW的光伏建設規模,總投資約80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光伏電站的建設將會持續快速增長。光伏電站規模不斷擴大,其背後相關産業的發展空間也就越來越大。
根據公開資訊顯示,光伏公司在幾年前佈局建設的光伏電站從2014年開始逐漸正式並網發電,而2015年並網發電機組的數量將會進一步提升。隨著並網發電的光伏電站規模越來越大,對於建設光伏電站的資金問題解決,和後期運營和維護業務成為未來電站板塊中增長最快的業務。
目前,已經有公司開始針對上述光伏電站的增值服務進行廣泛的佈局。
近期,*ST超日通過重整之後,協鑫集團將公司更名為協鑫整合,而這個公司一個非常明確的發展思路就是專注提供光伏電站的一體化服務。
此前公司的高管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成立這家公司的目的是給大眾提供光伏電站的一體化服務,幫助大家儘快的開始使用光伏産品。假設一個家庭要建屋頂光伏電站,它的資金怎麼解決、如何運維,暫時並沒有這類方法,而且銀行也會嫌這一單太小。”
而做光伏支架、組件出身的愛康科技也開始逐漸向下游佈局。公司資本市場總監馬弋崴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指出,未來運維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運維服務的提供,一方面可以幫助一些公司省去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同時,有效的運維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光伏電站的運營效益。”
目前國內累計的光伏裝機總量在28.05GW左右,而按照運維成本一般佔光伏電站收入的8%來計算,每年光伏電站運維市場規模將接近34億元,而按照當下國內光伏裝機的速度,這一市場空間將有著很大的想像空間。
“雙反”問題猶在
事實上,在光伏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的同時,不能忽略歐美 “雙反”對國內光伏公司發展的影響。
2014年1月23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佈,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産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同時對從中國台灣地區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産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美國對中國光伏産品發起的第二次“雙反”。與首次“雙反”調查相比,二次“雙反”調查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從光伏電池擴大到光伏組件、層壓板、面板等,對象也由中國大陸擴大到中國台灣。
同年5月,澳大利亞和印度也對外發佈公告,分別對自中國進口的光伏組件和面板,和對原産于中國、中國台灣的太陽能電池板做出反傾銷終裁。
2014年12月5日,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宣佈,正式啟動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産品“雙反”調查。
同時,2014年12月17日美國商務部公佈對華光伏“雙反”的終裁結果,隨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于2015年1月21日公佈對華光伏雙反案終裁結果,認定自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産品對美國産業構成實質損害,美方將據此徵收“雙反”關稅。
“光伏産品一直糾結在國際貿易糾紛之中,同時印證光伏新能源成為各國政府重點關注的行業,隨著世界各國對光伏重視程度增加,未來有關光伏産品的貿易爭端將有增無減。因為這不僅是簡單的製造貿易糾紛而是未來能源資源的競爭。”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