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外需乏力 珠三角製造業增長承壓

  • 發佈時間:2015-04-02 01:00: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區生産總值達到6.72萬億元、每人平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同比增幅達到7.7%——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廣東經濟去年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整體實現了經濟的“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展望2015年,企業和地方政府普遍感到,受國內外經濟下行態勢持續、國內外需求普遍不振、成本持續攀升與通縮風險加大並存等因素綜合影響,今年珠三角這個製造業中心很可能迎來“最困難的一年”。同時,正成為拉動經濟回升重要力量的廣大民營小微企業則期盼營商環境能持續改善,能減輕企業的稅費負擔,也有部分企業主反映,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時仍不時“被卡”。

  經濟下行 需求乏力

  珠三角製造業依託長期産業積累、改革紅利刺激以及加快轉型升級等積極因素,依然亮點紛呈。不過,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內外需市場雙雙乏力等因素影響,今年珠三角製造業很可能迎接“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年”。

  該如何看待珠三角和廣東當前的經濟態勢?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用“穩”和“進”兩個字來概括。“穩”來源於7.7%的同比增速與就業形勢穩定、物價穩定並存,而“進”來源於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經濟品質效益有提升等多個方面。

  然而,在看到經濟成果的同時,企業和地方經濟主管部門普遍認為,受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內外需市場雙雙乏力、投資接續能力不足、生産經營困難增多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珠三角製造業很可能迎接“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年”。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廣東目前預定的全年經濟增速為7.5%,“也是一個必須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目標”,而要實現其他部分指標如外貿增長3%等也面臨極大挑戰。

  一是企業普遍反映今年內外需乏力、經濟信心不振的局面難以改變。廣東特別是珠三角是我國外向型經濟的“主陣地”,廣東省商務廳貿易促進處副處長黃永光介紹説,據廣東省商務廳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摸底調查看,只有20%的外貿企業預期全年訂單有所增長,預期訂單下降的企業則達到40%之多,“另外和以往新增外資主要投向製造業、能夠立刻形成進出口拉動效應相比,2013年以來珠三角外資增長也主要集中在第三産業和內貿上,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外貿拉動效應仍在下降通道之中”;而和外需類似的是,內需增長動力明顯不足、新興消費熱點尚未形成,也是不少企業的共識。

  二是新興業態、新商業模式、新消費增長點“三新”總量偏低,對整體經濟企穩回升的拉動作用尚不顯著。以外貿為例,作為新興增長點,廣東去年對“海絲”國家出口增幅超過整體增幅近22個百分點,但出口量只佔出口總量15%;進口增幅超過整體增幅近10個百分點,但進口量也只佔到進口總量的19.4%,由於比重偏低,雖然是大幅增長,但拉動作用偏小。而作為新興業態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廣東去年該領域實現同比增幅超過9%,但總額只有159億美元,對於超過萬億美元的廣東外貿大盤子來説,數量有限。

  三是企業生産經營困難持續加劇,庫存多、融資難、成本高等痼疾沒有根本緩解,珠三角製造業整體仍然處於“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生産要素成本上升”的夾擊局面中。珠三角某市擁有一家跨國企業的手機生産基地,但據記者了解,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該工廠手機的生産成本要超出其同品牌産品在東南亞基地的生産成本,不排除産能轉移的可能。

  企業“被卡”期待減負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轉型升級面臨艱巨任務的背景下,逆勢擴張、在創業創新方面表現搶眼的廣大民營小微企業正成為拉動經濟回升的重要力量。這些小微企業在讚嘆反腐倡廉有利於改善商業環境的同時,也反映了“費用負擔”重、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時仍不時“被卡”等問題。

  曾德祥,廣州博冠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這家主要生産望遠鏡等産品的公司位於蘿崗區開源大道廣州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內,共有員工300余人,其中研發部門有50余人,2014年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

  “反腐倡廉有利於改善商業環境,讓正經做事的企業受到鼓舞”,一見到記者,曾德祥便脫口而出。

  他舉例説,幾年前該公司在外省參加一個由當地政府部門組織的産品招投標活動。由於堅信自家産品品質好、報價低,他對中標滿懷信心,但最後結果卻讓他大跌眼鏡,另一家報價多了100多萬元的公司成功中標。“後來一打聽,這家公司竟是一家只有兩個人的皮包公司,其中貓膩不言而喻”。曾德祥表示,隨著反腐倡廉的深入開展,自己在這方面的擔憂減輕了很多,“現在起碼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除了贊成政府通過反腐倡廉防止企業被迫承受“亂七八糟的負擔”外,曾德祥還希望政府能幫助企業協調有關方面減輕一些“費用負擔”,例如,公司所在園區內企業承擔的“基礎電費”較高,僅其公司一家,“即使連燈都不開一年也要交好幾十萬元”。

  在採訪中,一些民營企業家反映,儘管當前商業環境持續大幅改善,但束縛企業發展的因素仍有不少,企業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時仍不時“被卡”。

  一家從事房屋維修、加固、改造等業務的建築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近年來業務量不斷增大,營業額保持年均約10%的增長速度,但如何取得營業所需的《安全生産許可證》等證照卻讓他頭疼。

  這名不願公開姓名的企業家説,2007年起他的公司被要求辦理《安全生産許可證》,但“跑了多次,不是缺這個材料就是缺那個材料”,究竟還缺什麼,相關部門總是語焉不詳。“後來發現有同行企業很快就辦下來了,於是請教經驗,結果對方説他們自己也辦不下來,但花錢找仲介很快就能搞定,一試還真就辦好了。”

  這名企業家表示,2011年公司有員工不服氣,要自己申辦《安全生産許可證》,但折騰了好長時間,最後還是不得已找了仲介,“2014年要難些,先後找了兩家仲介才辦成”。

  記者通過百度搜索“代辦安全生産許可證”,共顯示253萬餘個搜索結果,部分排在前列的“諮詢公司”公然宣稱“100%代辦成功”。

  “政府對企業有什麼要求應該直接明朗化、陽光化,哪一項沒達到要求,明明白白告訴企業,讓企業好好逐項整改,留出灰色地帶,不是故意逼企業走歪路子麼?!”這名企業家頗為氣憤地説。

  三駕馬車 不可偏廢

  一方面是現實的困難局面,一方面是完成“十二五”規劃、保障就業、財政支出和社會穩定的緊迫壓力,如何推動經濟有效增長併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支撐,是當前珠三角和廣東不能回避的重大任務。

  記者從廣東省政府了解到,從“既不讓經濟增長失速,又保證把更多精力用在結構調整上”,廣東今年預期的增長目標確定為7.5%。

  對此,接受記者採訪的政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由於外部制約因素越來越多,想實現這一目標,已經不能依靠傳統的老辦法、老手段、老思路。這既是因為當前各地産業發展的環境硬約束已經進一步收緊、産業政策空間大幅縮小,也是因為當前地方性政府債務風險繼續加大,基層財政杠桿潛力挖掘殆盡。

  展望未來,多數企業和地方幹部認為,適應新常態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只有繼續深化改革、釋放政策紅利,實現三駕馬車的均衡拉動,才是保障經濟企穩乃至突圍的關鍵所在。廣州博冠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德祥説,要想經濟活力復蘇,企業一是期盼當前反腐和放權結合、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政策導向縱深發展,二是希望進一步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有了這兩點,我們就有信心戰勝各種市場困難。”

  廣東省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肖鷂飛、中山大學財稅系主任林江等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從廣東發展態勢出發,除了繼續擴大有效投資、繼續推動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和大項目建設外,“三駕馬車”的均衡越來越重要,考慮到外貿回暖仍有賴國際市場、受外界影響較大,當前我國經濟“突圍”的重點仍應放在培育新消費增長點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