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2年使命終結,發審委將説再見

  • 發佈時間:2015-04-01 03:33:51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場:

  發審委制度即將告終

  據了解,本屆(第十六屆)主機板發審委將於5月25日到期,這將是中國證券市場最後一屆發審委。至此,中國新股發行制度中最核心也最受爭議的發審委制度,在經歷了長達22的年運作之後,終於迎來“使命終結”的時刻。

  “本屆發審委肯定是最後一屆,但是如何過渡到股票發行註冊制,現在有兩種説法,一種是6月先將再融資的審核權下放到交易所,本屆發審委再延期半年,為過渡做好準備,一種説法是直接下放到交易所。”一位擬上市公司的高管表示,目前,發審委對於擬在審企業的反饋速度明顯提高,預計到5月初將有一大批企業獲得發行批文。

  公開資料顯示,發審委是依據《證券法》設立、對申請發行股票的公司進行審核、提出專業意見的機構。1993年6月,為提高新股發行工作的透明度,證監會決定成立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作為中國新股發行中最為核心的制度設計,發審委在過去的22年中扮演著舉足輕重又富有爭議的角色:這個機構對於企業上市手握“生殺大權”,進行實質性審核卻又無法為自己的實質性審核行為承擔相應責任。在新股發行條件嚴苛並控制數量和節奏下,發審委身處上市前審查、決策的核心環節,由此衍生出巨大的利益尋租空間。2012年以來企業欺詐上市不斷出現,更讓市場頻頻質疑發審委的把關能力。

  布新:

  註冊制框架已定

  儘管目前證監會上報的註冊制方案尚未得到國務院批准,但對於註冊制框架下包括審核權、企業上市條件等核心問題,各界已有相當程度的共識。據悉,在註冊制的框架下,審核權最終將下放給交易所。在企業的上市條件上,主機板上市公司仍將保留相應的盈利指標,而對於創業板以及上交所籌劃中的戰略新興産業板,對企業的盈利性指標上則將大大放開,將借鑒香港市場的做法,更多地從包括現金流、營業收入等多樣化的指標上設定發行條件。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傑此前表示,註冊制不等於不審,還需要對企業提出的申請進行審核,需要一支專門的力量。從目前情況看,由交易所進行審核是主流方案。註冊制下,仍然存在一定的發行條件和上市條件,但是大大壓縮,審核工作要突出資訊披露的作用,同時,要突出仲介機構包括保薦人、會計師、律師、評估機構等的作用和責任。

  變革:

  估值“革命”逼近A股

  對於即將出臺的註冊制改革,業內普遍認為,這一改革將徹底改變中國證券市場。國泰君安證券[微網志]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認為,註冊制將帶來透明資訊的完備披露、市場定價的規則、真正的退市制度,將通過解決供求的平衡,來解決目前高IPO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現象,並通過減少審批環節去行政化,提高發行效率,減少權力尋租。

  對於當下的A股市場而言,註冊制更具有改變整個市場估值體系和結構、擊破創業板估值泡沫的強大力量。來自滬深交易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收盤,滬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為19.14倍,深市主機板的市盈率為30.98倍,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為56.51倍,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則高達86.22倍。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創業板蘊藏著巨大系統性風險,未來一旦註冊制推行打開市場的供給空間,創業板將面臨嚴重的泡沫爆破。從A股市場現有估值水準來看,創業板企業位於金字塔頂部,這是非常不正常的,創業板企業不等於高成長企業,不等於高科技企業。

  22年使命終結,發審委將説再見

  註冊制框架已定,審核權最終將下放給交易所,中國證券市場迎巨變

  在長達22年的運作之後,IPO核準制下最為核心和關鍵的制度設計——發審委終於迎來和A股市場説“再見”的時刻。隨著股票發行註冊制日益臨近,中國證券市場也醞釀著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