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 需有效投資加有限政府
- 發佈時間:2015-04-01 00:30:5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面對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決策部門決心再次打開穩增長的政策工具箱。從近一段時間的情況看,已經開始調用一些工具。其中,地方率先行動,多地都出臺了相關的穩增長政策,提出了穩增長措施。
按理,地方出臺相關的穩增長措施,應該比中央還要管用、還要重要。畢竟,經濟發展的重心在地方,就業、居民收入提高的重心也在地方。只要地方經濟穩住了,國民經濟也就穩住了,居民就業、收入等也就有保障了。問題在於,地方到底以什麼樣的方式穩增長,會不會走政府唱主角的老路,對穩增長的效果影響很大。
事實也是如此,從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各級出臺的穩增長措施已經不少,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前幾年,名為“四萬億”實則在專家眼裏是30萬億元的投資,留下了許多“後遺症”,如貨幣氾濫、房價暴漲、經濟結構更加失衡等,導致在此後的幾年,無法再有效運用投資來刺激經濟增長,穩定經濟預期,而只能頻繁採取微刺激政策。自然,效果也就很難顯現了。
那麼,以投資為核心的新的工具將如何發揮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新工具會不會像老工具一樣,留下很多“後遺症”?顯然,投資的有效性將直接決定新工具的效率和水準,決定穩增長的效果。而投資的有效性,除了需要在投資方向、投資力度、投資結構等方面把握好外,更主要的還在於依靠誰來投資、發揮什麼資本的作用方面。如果仍然以政府投資為主,讓政府來扮演穩增長的主角,那就會走老路,走回頭路。即便眼前穩住了,留下的“後遺症”也會很大。
有效投資需要有限政府來保證,這是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和工具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也是新一輪穩增長政策能否産生效果的關鍵。
從這些年來的實際情況看,在市場體制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基礎設施投資還是企業投資,只要政府唱主角,成功的概率往往是比較低的,甚至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就留下了鉅額的政府債務,也給經濟轉型和政府職能轉變帶來了更大壓力。又如産業發展,從鋼鐵、水泥到船舶製造、工程機械,從光伏到風電,從政府創辦的投資、擔保基金到其他方面的扶持基金,只要有政府的參與與推動,就很難不出現問題,不留下巨大的風險隱患。上世紀90年代政府主導的中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最終就走上了破産之路。
更重要的是,按照目前地方政府負債情況,已經沒有能力來扮演投資主角了。政府在投資中唱主角帶給社會資本的心理陰影,也迫切需要政府通過行動來消除。要想使新工具變成有效投資,政府就必須成為有限政府,把該放的權放給市場,把該交給企業的投資權交給企業,更好地發揮社會資本在穩增長中的作用,切實提高投資的有效性。
政府在投資穩增長中的作用,主要是發揮在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方面,即把有投資回報的項目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讓位給社會資本;沒有投資回報或投資回報難以吸引社會資本的,建立政府基金,設計科學、合理、公平、透明的投資回報率,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其中,如何提高政府的信用,是最核心的問題。
至於企業自己的投資,政府就完全不要去管“閒事”了,讓企業自己做主,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只有這樣,投資新工具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投資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