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保險業發展進入“鑽石期”

  • 發佈時間:2015-03-31 15:29:22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銀行業一騎絕塵,證券業日益火爆,作為金融三駕馬車之一的保險業,其發展卻一直不溫不火。上週五,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蔡強在年度發佈會上提出,重重機遇預示著中國保險市場將進入“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鑽石期”,消費者的金融資産會重新分配,從而造就保險業的“長期牛市”。

  蔡強認為,去年“新國十條”的發佈進一步明確了商業保險在推動經濟發展和補充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費率市場化等新政相繼出臺,養老並軌、健康與養老保險稅優稅延等政策被提上日程,保險相關政策制度都在持續向好,並朝著成熟、穩定的方向大步邁進。經濟騰飛和家庭資産及負債的迅速增長,形成的潛在保障需求將得以進一步釋放。同時,城鎮化進程加速、中産階層數量膨脹和人口老齡化等社會發展趨勢,都將不斷激發人們對商業保險的需求。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為2萬億元,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比例)3.2%,保險密度不足1479元/人,如果按“新國十條”的目標,要實現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的目標,2020年保險行業保費收入規模將達到5.1萬億元,保費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7%。國外經驗也表明,國家每人平均GDP達到3000美元至11000美元之間,保險業發展將進入“鑽石期”,這預示著未來6年保險業保費增長將步入快速增長軌道。

  蔡強估計,今年中國保費收入會超過英國,進入世界前三。中國的GDP已經排到全球第二,從保費收入看進入了保險大國行列,但仍沒有進入保險強國的行列。展望保險行業的未來,他看到了巨大的空間。

  以數據為例,他進一步闡述多項利好:“保險強國的衡量指標有兩個,一個是保險密度,一個是保險深度。中國保險密度(每人平均保費收入)剛剛200美元出頭,僅為發達國家每人平均保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未來發展潛力非常巨大。而保險的深度(保費收入佔GDP比例)距離世界發達國家,仍有約一倍的差距。”此外,中國金融資産的分配嚴重失衡。從發達國家經驗看,老百姓家庭金融資産一般“三分天下”,1/3銀行、1/3證券、1/3保險。保險資産基本上保持在1/4至到1/3的水準。中國家庭的保險資産只佔到金融資産的8.7%,金融資産絕大部分集中在銀行。“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成熟,家庭金融資産會重新進行再分配。”

  未來20年老齡化將加速,同樣利好保險行業。中國現在的保障架構是廣覆蓋、低額度,滿足不了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保險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在滿足溫飽之後,絕大多數人群開始考慮到退休、養老、健康、醫療問題。這個需求將會帶來非常巨大的收入。”蔡強認為,中國市場儲蓄過度而保障不足。儲蓄市場已然是“紅海”,這塊餅雖然夠大,但到處是競爭。反而在保障方面,保險行業的競爭對手少,屬於中國金融市場的“藍海”。本報記者 談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