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拓展合作空間——兩岸企業家探尋經濟新常態下合作新方式

  • 發佈時間:2015-03-30 16:50: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海口3月30日電(記者 伍鯤鵬)“台灣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在大陸投資的臺商,經過幾十年的累積,建立和奠定了很好的産業基礎,但是近年來他們卻開始經歷一個痛苦的轉型和升級的過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的威盛集團全球副總裁徐濤説。

  台資企業依靠廉價土地、廠房與勞工,為跨國企業代工的經營模式,已經逐漸顯現出無法適應大陸經濟新常態下發展的新形勢。

  對新常態表現出不適應的不僅僅是在陸的臺商,台灣本土的中小企業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嘉賓台灣中信創投董事長王志剛表示,在大陸進入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很多依靠傳統生産方式的台灣本土企業亟須改變過去的一些做法。

  台灣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大陸的經濟新常態?與會台灣嘉賓給出了一致的答案:以創新與大陸企業攜手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新常態的經濟狀態對台灣來説的確有影響,但更大的卻是機會,而這個機會是需要用創新來實現的。”王志剛表示,新常態下大陸要以創新作為發展的新動力,就已經為雙方未來的合作指明瞭方向。

  這種以創新驅動合作的方式首先體現在技術領域。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嘉賓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認為,兩岸的光伏企業實際上在人才和技術創新等領域上存在很大的互補,完全可以通過互相的學習進一步找到新的合作商機,成為全球行業持續的領先者。

  徐濤認為,由於台灣在一些領域具有創新能力和技術優勢,所以雙方還可以在更多的領域開展合作。“網際網路農業、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金融……只要我們能夠發揮無限的想像力,那麼我們雙方就一定能找到合作的方向。”

  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同樣也成為新常態下兩岸合作另一個重要領域。台灣中鼎工程古人有限公司董事長余俊彥説,如果兩岸未來通過聯合承攬、共同出資等商業模式的創新合作去進行國際競標,將極大增加雙方得標的機會。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嘉賓美商摩根大通集團台灣區總裁錢國維説,兩岸以商業模式創新擴大合作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在台灣設立的創業獎金。它鼓勵年輕人利用這個平臺將自己的産品賣到全世界,為雙方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考,這為社會和企業都帶來了正面發展的力量。

  以技術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動合作所帶來的正面效應不僅僅體現在了商業領域,在加強雙方青年人交流上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與會嘉賓認為,台灣年輕人在硬體産業以及設計、工程人才方面有優勢,而大陸有優質的供應鏈和流量強大的網際網路,完全可以發揮出“軟體+硬體+設計”的強大整合動能,利用資源價值上的互補找到合作的契合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陸對於台灣的年輕人來説是一個機會。”徐濤説,以創新推動合作可以讓這些台灣的年輕人走出來,在大陸創業創新,這不僅對兩岸的企業來説是好事,更能有效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

  “只要堅持改變過去的一些思維方式和做法,兩岸經濟合作就一定能有一個新常態的發展。”王志剛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