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扎佐 産業興城奏響綠色旋律

  • 發佈時間:2015-03-30 09:29:29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驚蟄過後,雨水漸多。春雨洗過的扎佐鎮野花甦醒,楊柳吐綠。

  在扎佐人眼裏,近幾年扎佐變大了不少。

  2005年,扎佐還是一個面積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小鎮,人口1.1萬。如今,扎佐鎮面積已經突破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5萬左右。2014年,扎佐鎮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26393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12567元。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扎佐鎮在短短幾年裏聚起如此高的人氣、財氣?

  “産城融合的小城鎮建設之路是扎佐實現跨越發展的‘引擎’。”扎佐鎮黨委書記田江濤回答説。

  山在城中,城在綠中,扎佐的産業興城之路奏響綠色旋律;産業興城,産城互動,綠色扎佐以工業為翼走出了一條跨越之路。

  建設聚力

  新型小鎮靚麗綻放

  風拂過扎佐鎮邊的國有林場,鬱鬱蔥蔥的樹木窸窸窣窣,小鎮在它們的注視下,開啟了她的華麗轉身之路。

  以“規劃引領”建設,扎佐鎮結合自身實際,按照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整潔、宜業宜居、工業強鎮、旅遊興鎮的目標,從地理區位、功能佈局、産業支撐等方面進行規劃。

  《扎佐鎮城鎮總體規劃》、《扎佐鎮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扎佐鎮中心城區城市設計規劃》出臺,扎佐鎮打造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工礦園區型小鎮躍然紙上。

  科學的規劃讓明天的扎佐備受期待。今天,正在蛻變中的扎佐更加振奮人心。

  按照基礎設施優先的原則,扎佐鎮加大投入,聚力“8+X”項目,小鎮煥然一新。

  寬闊筆直的大道蜿蜒延伸,一張越來越便捷的路網正在快速編織;建成並改造提升的扎佐衛生院、民生醫院和林場醫院設備齊全,醫療條件大大改善;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日處理1萬噸污水處理廠,讓扎佐可持續的美多了一重保障;公立幼兒園、留守兒童之家、寄宿制學校環境陸續完工……

  2014年,扎佐鎮“8+X”項目完成投資25.756億元,共完成“8+X”項目21個,6個項目正在建設。

  57歲的付修祥住扎佐鎮珍珠河社區。跟著他的腳步,映入眼簾的社區讓人眼前一亮。

  幽靜的道路兩旁,高樓林立,落地窗把陽光反射得格外明亮。老人們三五成群地散步健身,小孩嬉笑打鬧的聲音四處飄蕩。

  付修祥對現在的生活很是滿意:“住著的是漂亮房子;出門是乾淨的馬路;生病了,不遠處就是醫院,設備還很齊全;孫子上學很近,環境很好;辦事也很方便。”

  付修祥話裏的辦事方便,是指在珍珠河社區內的社區服務中心。

  社區服務中心裏,合作醫療窗口、社保窗口、就業失業等窗口一字排開。

  前來諮詢就業培訓的居民感嘆説:“要換做以前,還不知道得跑多遠呢。”

  走在扎佐鎮上,乾淨的道路、漂亮的居民樓、綠化地裏,綠草依依,扎佐小鎮正絢麗綻放。

  産業發力

  經濟強鎮雛形初顯

  林場深處,坐落扎佐鎮的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一片安靜。人未到,濃濃的中藥味已先入鼻。

  “中藥的生産過程總結起來不過就是兩個步驟而已:熬藥,然後製成藥片或者顆粒之類的。”副廠長吳睿用簡潔生動的介紹提煉出了中藥生産的流程。

  製片室裏,壓片的機器轉動不停,成型的藥片源源流出,有工作人員不時進入隨機取樣。吳睿告訴記者,取出的樣品是要拿去稱劑量的。

  “這是維C銀翹片,包上糖衣之後,包裝起來就是成品了。”跟著吳睿的腳步,來到外包車間的時候,與其他車間的安靜相比,這裡異常的忙碌,員工們熟練地做著最後的包裝整理工作。

  素有“黔中藥谷”之稱的扎佐鎮,豐富的藥材資源吸引了24家藥企落戶。

  “工業化是城鎮化最重要的動力和支撐,堅持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發展,既能做大做強産業,又能做美做靚城鎮。”田江濤説。

  圍繞區位和資源優勢,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扎佐鎮著眼建設西南綠色特鋼城的目標,重點抓好特鋼、橡膠、醫藥食品、現代物流等主打産業,促進“四化”同步推進,産城融合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實現生産總值600億元。

  截至2014年底,扎佐已投産規模企業58戶,創辦小微企業34戶,年産值超億元企業10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81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遞增25%以上。完成財政稅收3.85億元;提供15000個就業崗位。

  工業園區的發展不僅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更帶火了扎佐的服務業。截至2014年12月,扎佐鎮共有個體工商戶2550戶。

  鎮域內已建成全省唯一的18洞標準高爾夫度假中心、野生動物園、景陽森林公園等十余處景區景點,每逢節假日,遊客紛至遝來。

  重大項目、大型企業的入駐發展,促進了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向小城鎮集聚,産城互動、産城融合的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以工業為引擎,扎佐正在一步一步接近“黔中經濟第一鎮、西南綠色産業城”的發展目標。

  産城融合

  百姓就地實現城鎮化

  因貴鋼落戶小堡村,幹了32年農活的樊經林成為拆遷戶,住進了珍珠河社區,從農民轉身成了市民。

  聽見記者前來採訪,樊經林主動帶著記者參觀了自己的新家。陽光透過明亮的落地窗和飄窗,在家裏灑下一片明媚。整潔的房間處處透著溫馨。

  樊經林熱情地帶著記者在自己家裏“轉悠”,臉上挂著幸福的笑容。“從來沒想到我的日子也能過得這麼幸福。”

  看著窗外的陽光,樊經林説,要是在以前,這個時候他應該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翻土,準備播種。“一年四季,忙忙碌碌,只能靠賣點洋芋、折耳根,換點生活費。”

  搬進城,上了樓,沒了地,樊經林一家人的生活卻過得越來越紅火。在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兒媳劉紅艷忙碌著給藥品做最後的包裝。手腳利索的她,包裝速度迅速。

  “我們這是計件工資,速度越快工資越多。”劉紅艷一邊跟記者聊天,手裏的活卻一點沒受影響。

  “一個月也能有2500元左右的工資,比種地划算多了。”對於目前的生活,劉紅艷很是滿意。

  樊經林告訴記者,兒子在搞裝修,一個月收入也很可觀。

  “我每個月有1250元的養老保險金,生活開銷綽綽有餘。”樊經林説,這樣的日子過著很舒心。

  接近下午四點,樊經林起身,準備去附近的幼兒園接孫子回家。

  “要是在農村,哪有機會上幼兒園啊。”樊經林樂呵呵地説。

  在黔輪胎廠門口,一大排摩托車整齊地停放在一起。“這是附近居民的,鎮上很多居民都是我們的員工。”企業負責人介紹説。

  “我們還有很多在建項目,建成後將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田江濤説,在扎佐鎮,産業與城鎮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城鎮若是缺乏産業,就沒有生命力。産業需要城鎮為她的發展提供後續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