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十年鍥而不捨 三十載砥礪奮進 金昌探索出一條西部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特色之路

  • 發佈時間:2015-03-30 05:29:58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十年鍥而不捨 三十載砥礪奮進

  金昌探索出一條西部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特色之路

  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

  金昌市自1985年提出創建文明城市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一場接力賽、作為一項政治責任來傳承,堅持“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創建化民”理念,以創建促文明、以文明促發展、以發展惠民生,使創建過程成為推動科學發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質、造福人民群眾的過程,探索出了一條西部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特色之路。今年2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願服務大會上,金昌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實現了甘肅省國家級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堅持創建惠民,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多年來,金昌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發展經濟、保障民生和改善人居環境作為文明創建的重要任務,將“創建”融入為民、利民的具體行動,營造了滋養城市文明的良好環境。一是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圍繞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宜居宜業宜遊現代金昌的奮鬥目標,突出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更加注重激發市場活力,更加注重調整結構和提質增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平衡發展,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014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色金屬行業持續低迷的形勢下,全市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45.64億元,同比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9.91億元,增長7.6%;固定資産投資247.16億元,增長22.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64億元,增長12.63%;大口徑財政收入48.5億元,增長3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99億元,增長13.4%。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260元,增長10.4%;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9900元,增長11.7%。二是協調推進民生事業。本著量力而行、適度超前和普惠、均等的原則,下功夫解決關係民生的實際問題,城鄉居民生活水準和品質不斷提高。就業方面,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鄉一體的人力資源和就業服務體系,積極向“零就業”家庭和低保人群提供公益性就業崗位,目前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2%。教育方面,大力整合教育資源,撤並農村中小學63所,全市農村中學全部建有教學樓、食堂和學生公寓,全市教育繼續向均衡化、現代化方向發展。衛生方面,公立醫院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行基本藥物零差價制度,75%的鄉鎮新建了高標準計生服務所,成為全省唯一的“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文化方面,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為支撐,以“文化興市、創建惠民”為主題,分片規劃建設了公共文化服務區、文體活動區、老年康體區、廣場展演區,實現了城市社區10分鐘(800米)文體活動圈和農村公共文化一公里輻射半徑的目標,2013年11月正式被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命名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社會保障方面,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醫保、社會救助、養老統一標準,城鄉低保標準進一步提高,全市8個鄉鎮實現城鄉低保並軌,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制度更加完善,社會保障水準始終走在全省前列。三是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切實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不斷完善市政設施,大力實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先後建成金川公園、北部防護林、金水湖景區、國家礦山公園等一批生態景觀工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1%,綠地覆蓋率37.4%,每人平均公園綠地19.7平方米,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立足打造“紫金花城”,加快建設以熏衣草為主的紫金花卉基地,城市品位和形象進一步提升。在中科院發佈的2013年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金昌進入全國宜居城市100強,名列甘肅首位。

  堅持多方聯動,共建共用文明成果

  在創建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型工業城市的客觀實際,堅持城鄉、地企、軍民共建,營造了共建共用文明的濃厚氛圍。一是突出城鄉共建。緊緊抓住被確定為全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市的機遇,積極探索構建城鄉文明一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出臺文明單位一對一幫扶農村的相關政策,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市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5%以上,所有行政村都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所有鄉鎮、行政村建成了客運站(點),所有鄉鎮都建有文化健身休閒廣場,所有鄉鎮衛生院建起了門診大樓。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等創評活動,評出八星級以上文明戶共10512戶。制定下發了農村、城市社區孝老敬老“紅黑榜”評選管理辦法,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愛老、孝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廣泛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優秀家風家訓”等評選表彰活動,形成了勤勞節儉、孝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尚。二是突出地企聯動。金昌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企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切實轉變職能、強化服務,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金川集團公司、八冶建設集團公司等大型企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在支援城市建設、提供就業崗位、支援新農村建設、文明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三是突出軍民共育。金昌已經連續六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地方黨委、政府傾情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近幾年共投入資金1.2億元,用於部隊訓練場地及營房建設;軍轉幹部安置率、城鎮退役士兵接收率、農村義務兵優待金增長率、駐金部隊官兵子女入學優惠率等七個方面的優撫政策落實率達到100%。駐金部隊全力支援地方建設,在搶險救災、生態建設、雙聯工作等方面發揮了表率作用,形成了雙擁雙促進、共建共繁榮的良好局面。

  堅持精神引領,提升市民文明素養

  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中央文明辦“七個突出”工作重點,秉承“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的理念,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開展創建工作,努力提升全體市民的文明素質。一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人。精心設計載體,實施“24”字人知人曉工程,依託社區文化活動室和鄉村舞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秧歌、小曲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廣泛宣傳。製作了印製“24字”內容的溫紙杯、圍裙、手提袋等溫馨提示物,免費贈送給廣大市民;製作宣傳核心價值觀的張貼畫、宣傳板和公益廣告,在全市各樓棟、商鋪張貼,使“24字”基本內容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內化於心,外化于形。在市區昌華巷建立了“道德街”,製作了100塊宣傳展板,集中宣傳道德模範事跡等內容,引導人們崇德向善。二是用文明禮儀知識教育人。依託各級講師團,每年開展創建文明城市宣講報告100多場次。著眼于規範人們一言一行,精心組織設計並實施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餐桌、文明上網“四大文明行動”,參與人數達60多萬人次,全市市民每人平均參加1.5次。組織編印市民文明手冊發放到戶,引導廣大市民“做文明有禮金昌人”。按照“傳遞文明、引領風尚”的目標,以“圖説我們的價值觀”為重點,在全市各媒體及市區繁華地段、主次幹道設置了共20多類3萬多塊“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讓廣大市民時時受到心靈的洗滌和道德的熏陶。三是用道德實踐活動培育人。持續開展“金昌好人”“最美金昌人”“中國好人”“道德模範”評選活動,10人榮登中國好人榜,3人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將道德模範事跡改編為歌舞劇進行巡講巡演,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累計開展巡講巡演活動20余場;整合各類資源,給予道德模範崇高的社會禮遇,全市上下樹立了“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營造了“樹好人、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圍。在全市建立了220個基層道德講堂和3個市、縣、區道德講堂總堂,根據行業特點和人群特點,創新活動主題和內容,目前已開展活動近萬場次,受眾達5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全民的道德素養。通過組建微網志群、部落格圈、微信群等開展文明傳播及創建文明城市討論交流,參與人數達20多萬人次。

  堅持創新載體,擴大創建覆蓋範圍

  一是以“共築誠信、德潤金昌”為主題,著力推動誠信建設制度化。在加強政府自身誠信體系建設的同時,全力推進社會各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目前,全市金融系統、司法系統已建立了內部資訊服務平臺。出臺了《關於推進金昌市徵信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金昌市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誠信量化分級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各行業從業行為。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了“誠實勞動、誠信經營”系列創建活動,並建立了誠信“紅黑榜”發佈制度,營造了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濃厚社會氛圍。二是以黨團員帶頭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為重點,著力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以政府令的形式頒布了《金昌市誌願服務管理辦法》,制定了《金昌市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實施方案》《金昌市誌願者星級評定辦法》和志願服務需求對接、註冊登記等十項制度,開通了志願服務專題網站和志願者數據庫系統,實現了志願者網上註冊、管理和需求對接;積極構建在職黨員“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工作機制,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萬名幹部進社區“三進三幫”活動,即核心價值觀進社區,幫助社區開展宣講、傳唱活動,使“24字”基本內容入樓棟、進家庭,廣泛宣傳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的、意義,切實提高市民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志願服務進社區,幫助社區開展便民利民、鄰里守望和環境清潔等志願服務活動,提高全民創建文明城市的參與率;文明禮儀進社區,幫助社區搜尋、整改薄弱環節市民中的不文明行為,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居住環境,提高群眾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支援率。三是以“金種子”工程為重點,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建立了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群團工作、家庭教育等“十條工作線”,完善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路。突出以德育人,大力實施青少年品德教育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金種子”工程, 全市有56所學校建成了“綠色學校”、72所學校建成了“安全文明學校”。堅持開展“金昌好少年大拇指傳遞”和孝親敬老“六個一”主題活動,引導未成年人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四是以先進典型為標桿,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文明創建的濃厚氛圍。全市90%以上的各級各類集體建成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區)級文明單位(行業),94%的社區建成縣(區)級以上文明社區,86%的村鎮建成縣(區)級以上文明村鎮,夯實了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基礎。在自測評中,群眾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支援率達到96.5%。

  堅持靠實責任,完善長效工作機制

  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在傳承中創新,探索建立了創建工作的長效機制,推動創建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一是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地級領導包抓重點工作,建立了強力推進創建工作的領導機制。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每年制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每年召開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會議,市委書記、市長靠前指揮,親自動員部署。市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創建工作彙報,專題研究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對創建重點工作,市委、市政府建立地級幹部包片、縣級幹部包抓工作的運作機制,做到了一項重點工作一個地級領導包抓、一個牽頭單位、一個責任人、一套班子,有效保障了創建重點工作的順利推進。二是制定出臺管理辦法,規範文明創建措施,提供了深化創建工作的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保障創建工作的基礎上,堅持抓常、抓細、抓實,建立工作長效激勵約束機制,陸續出臺了《金昌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考評獎懲辦法》《金昌市文明單位(集體)動態管理辦法》,不斷修訂完善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創建管理辦法,發佈實施《金昌市誌願服務管理辦法》《金昌市餐飲服務單位文明餐桌管理辦法》《金昌市“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管理辦法》,使創建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四化”的軌道。三是細化分解創建任務,強化督促檢查指導,形成了創建工作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市上每年將創建各項任務分解到縣、區和相關責任單位,由市委領導與36個責任單位簽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目標責任書》,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環環相扣的責任鏈。對重點區域創建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對測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下發“交辦單”進行限期整改,確保創建工作不留死角、取得實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