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瀋陽城市學院為何大舉“觸電”?

  • 發佈時間:2015-03-30 06:29:25  來源:瀋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聞聽瀋陽城市學院于3月18日隆重創建了網際網路應用學院,記者專門約見了網際網路應用學院院長李剛教授,請他就讀者朋友關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順應“網際網路+”浪潮,為學生注入“網際網路基因”

  “建立網際網路應用學院初衷是什麼?”,李剛院長針對記者的問題講解説,目前傳統的高等教育弊端很多,瀋陽城市學院作為二本綜合大學,一直銳意改革,致力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網際網路日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對傳統職業不斷進行衝擊。很多職業開始進行重新洗牌。那麼,網際網路應用學院成立就是要順著網際網路+的浪潮,實現産學融合,實現未來學子們的高就業需求,用社會需求定義教材和課堂,用實訓實習提純師生的能力,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網際網路應用學院目前包含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中文三大學科,2015年也將在新聞學(新媒體方向)招生。在網際網路應用學院中,我們整合13位網際網路應用技術研究室教師,為學生定制“網際網路應用十項全能”課程群,打破文理分科,強行為學生注入網際網路基因,形成網際網路本能反應,形成“科技通才+行業專才”。

  同時,網際網路應用技術的開發,與網際網路采編融合,和各個媒體集團共建基地,要讓學生講大局、守法律、有操守、功底紮實、創新務實,在新聞和傳播領域形成突破。應用技術還要和新媒體運營融合,從業界邀請專家執教,讓未來遼沈地區乃至全國,形成“瀋陽城市學院自媒體矩陣”,形成輿情分析、官V、行業細眾新媒體、微群運營、百度直達號等優質內容生産、推廣、維護專業人才。

  針對以上提及的人才培養方向,各個對接指導的教師,沒有固定教材。他們將實現“自創課程”的建立。從校外挂職實踐中尋求方法,從業界理論書籍中把握方向,自行創辦課程,自編講義。自創課程代表教師的研究深度和廣度,好的自創課能夠體現教師個人的風采和價值取向,讓知識鮮活起來,讓能力培養和項目指導貫穿教學全程。

  為社會培養實用的“科技通才+行業專才”

  “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有什麼特點?”,李剛回答説,瀋陽城市學院校董事局主席徐偉浩教授發表過講話《自主學 動手學》,我們的課堂和教學就是指導學生敢於動手,敢於實踐。3年以來,我以自己的過往知識整合,一直下大力氣培養網際網路采編和新媒體運營人才,開始在中文專業的學生中收到了成效,在校期間學生的公眾號的閱讀量達到10000+的多起來了,日常紛紛被社會拷貝的社交媒體作品多起來了,實習期間切身操作O2O、進行創意和執行活動的多起來了,微電商的試水者多起來了,09級、10級兩屆畢業生以及11級頂崗實習的學生,從事網際網路采編以及新媒體運營的受認可程度以及薪酬都大大看好,各界紛紛要人。目前正在實施的,就有近10個社會化合作項目。師生的世界不再僅僅是教室,而是社會的各個領域。實踐證明,要想培養社會所需人才,必須在教學實踐中打破傳統知識講授的僵局,以項目真實化、社會化顛覆傳統的教育理念。

  目前,遼沈網際網路應用領域的所有領導品牌,從政策的制定者、到決策的執行者,從全媒體巨擘,到電子商務新軍,還有來自於傳統産業界的領跑者都是網際網路應用學院的客座教授。關於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已經和遼寧康福食品集團、白清寨旅遊總公司合作全媒體推廣和電子商務;與中國工業設計的先行者、後青春工業設計公司合作拓展大連、安徽的中國製造業全媒體運營項目。

  未來,“網際網路基因和網際網路應用人才”的培養,要與産業趨勢結合起來,與行業需求結合起來,與課程設置、教材改革、實訓實習基地項目化結合起來,讓政産學研真正實現一體化,真正用學分的設計來完成校企緊密真實的項目合作,真正拆掉學校和社會的那堵墻,真正讓學生畢業後走進用人單位,接地氣、上手快,無需二次培訓,並具備企業組織記憶和團隊精神。

  本報記者 吳宏 包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