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農格局邁向規模經營的和諧跨越

  • 發佈時間:2015-03-28 08:32:0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徐恒傑

  “聯耕聯種”是源自江蘇省射陽縣農業農村工作實踐的一項改革創新。它是在穩定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採取“農戶+農戶+合作社”方式,由村組統一組織,破除土地碎片化弊端,實現服務專業化、種植規模化、效益市場化的一種新型土地合作經營模式。這項發端于射陽的改革創舉,自2013年開始大面積試點探索以來,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支援,展現了理順生産關係、適應市場經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極強生命力。本報兩年來曾多次重點報道了相關進展情況。據了解,目前射陽縣所在的鹽城市9個縣(市、區)都有聯耕聯種工作領導小組,部署推進聯耕聯種,鹽城市已在200萬畝耕地面積推廣了這一經營模式,佔全部耕地面積的1/3。江蘇省更多地方乃至其他省份也不同程度地推廣了這一模式。

  3月21日-22日,江蘇省射陽縣舉辦了聯耕聯種模式研討暨2015年小麥新型經營主體培訓會。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肖世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程順和、農業部經管司副司長王樂君、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良彪、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産經研究室主任韓一軍、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江蘇省農委副主任祝保平等參加了研討活動。

  與會專家對聯耕聯種模式給予充分肯定。會議認為,射陽縣以村兩委組織面廣量大的分散農戶,破除田埂,家庭合作,形成“多戶一田”規模,創造了市場,激活了本地民間資本,農民無需額外投入資金,服務組織只要購買裝備做好服務,推進了服務體系的快速構建,相對其他規模經營形式不同程度的弊端,聯耕聯種的亮點在於能融組織、土地、服務、技術等規模優勢于一體。聯耕聯種符合國家政策走向,有利於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門檻低、易組織、可複製、易推廣,可以成為傳統農區土地不流轉而實現規模化經營的一條捷徑。

  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實行以來,30多年過去了。當大包乾帶來的制度創新的能量釋放殆盡,小農經濟內在的弊端就逐漸暴露出來,必然要求提高農民組織合作程度的新的制度創新,推進其與農業産業化和農村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相銜接。

  射陽縣委縣政府及農業部門對聯耕聯種模式高度重視。“一家一戶碎片化的經營,難以實現機械化規模耕作,新技術的改良也難以落地。”射陽縣委書記戴榮江表示,聯耕聯種是大包乾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倒逼而生的。射陽縣農委相關負責人戴亞平介紹,聯耕聯種帶動了大農機和新機具推廣應用,促進了整合技術的運用,破解了適期播種難題,帶來了節本增效穩産增産,同時由於實現了秸稈還田,不但有利於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還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射陽縣的實踐表明,這樣一來,因為減少了田埂和機耕道,小麥畝産量大約增加200斤左右。

  據了解,2013年9月,射陽縣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實行聯耕聯種、整村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組織13個鎮200個村600多人參加聯耕聯種業務培訓,培訓縣、鎮農技人員和大學生村官作為派駐各村指導員,編印了數萬份《農技資訊》和聯耕聯種十句口訣,累計為農民授課近千課時,著力推進聯耕聯種進程。在全縣的試點推進,得到試點村組農民的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適時推進,之後得到各級領導肯定和支援,鹽城市也在全面推廣。

  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們參觀了該縣海河鎮聯耕聯種育供秧基地、海河鎮三河村及聯耕聯種模式研討新南村聯耕聯種現場、射陽縣鳳凰萬畝蔬菜基地。海河鎮在射陽縣面積最大達243平方公里,耕地最多達24萬畝,也是目前開展聯耕聯種生産面積最大的鎮。海河鎮鎮長鄧海峰告訴記者,目前該鎮聯耕聯種面積已接近10萬畝,今年秋季有望達到耕地面積的80%,即18萬畝,2016年計劃實現聯耕聯種全覆蓋。問他推廣工作有沒有難度,他回答説,農民的積極性總體上很高,阻力來自少數有小型農機具的農戶,怕小農機被淘汰利益受損,隨著針對性工作開展,應該會解決好這些問題。四明鎮新南村是最早試點推行聯耕聯種的村之一,工作推進得比較快,群眾熱情高,參與面廣。記者注意到,新南村黨支部書記劉景華向大家介紹了兩年來村子裏聯耕聯種的相關情況。他還曾這樣向當地媒體介紹自己對聯耕聯種的感受:“村組幹部是聯耕聯種的主要推動者。先期推進的時候,大家都在猶豫。但我們看到它豐糧富民、秸稈能全量還田的好處,還是心動了。每年三夏三秋期間秸稈禁燒的壓力非常大,雖嚴看死守,但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落得批評、通報,令人晝夜不敢睡覺。現在聯耕聯種的田塊秸稈無一焚燒,環境好了,村容村貌也好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